第三版:要闻

蹚新路上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人民检察院彰显新时代担当使命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
  薄如蝉翼的国产“手撕钢”横空出世,见证了中国制造实力;4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及智能制造、逐步构建百亿级产业集群;全国最大的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衬底产业基地、人工智能标注中心、高铁轮对生产基地;山西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高端装备等方面占据国际、国内行业高点的新技术、新成果集聚……这里就是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以下简称综改示范区)。
  作为全省构建“一群两区三圈”城乡区域发展新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省深化转型综改的主战场、南引擎,习近平总书记三次到山西考察,其中两次亲临综改示范区视察指导,并提出了“希望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殷切希望。最高检检察长张军在山西调研时,专门到综改示范区,提出“检察机关在服务转型发展方面也要蹚出一条新路来”的要求。
  在全力推动综改示范区建设的背景下,综改示范区人民检察院应大局而生,于2021年12月9日揭牌成立。履职一年来,综改检察充分彰显“四大检察”融合发展职能作用,紧盯精准服务,聚焦制度创新,构建以“服务平台、创新机制、配套保障”为内容的“检护综改”一体化工作体系,着力打造综改检察“金字招牌”,彰显了“检察机关在服务转型发展方面也要蹚出一条新路来”的使命担当。

实行涉营商环境案件“四检融合”一体化办案机制

  “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都是新时代的必修课。作为企业“家门口”的检察院,综改示范区检察院将助推“三无”“三可”营商环境建设纳入重点检察工作推进,立足“四大检察”融合发展和检察一体化,在全省检察机关率先成立“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办公室”,为涉营商环境案件开通了“绿色通道”。
  为保障各项机制顺畅运行,抽调6名骨干充实办案力量。“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办公室”通过实行“四大检察”一体化工作机制,打造涉营商环境融合式、综合性专班办案模式,积极履行“监督”“办案”“服务”三项职责。办公室成立后,以一体化办案模式凝聚力量定点发力,不仅破解了以往办理涉营商环境类案件各自为战、条线分割、协作不畅的弊端,也避免了因案件在不同部门间流转造成流程耗时拉长的问题。同时,“一站式”办案使案件办理更加专业化、精细化、精品化,办理的俞某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郭某某职务侵占案、郑某某侵犯商业秘密案等涉企案件,最大限度实现了涉企案件办理“环节最少”“用时最短”“质量最优”“服务最佳”的效果,为助力优化综改示范区“三无”“三可”营商环境发挥了积极作用。

“求极致”推进企业合规改革

  “涉案后,才知企业合规发展是多么重要。现在最迫切的愿望就是希望合规经营理念可以根植在每个员工心中,企业能够持续发展……”涉案企业法定代表人郑某某表示。在办理这起涉企案件中,综改示范区检察机关突破区域限制,对涉案企业进行全面评估后,启动跨省企业合规。该企业在检察机关的帮助下依规搭建合规管理组织体系,专项制定《合规管理制度》《商业秘密管理制度》,合规工作取得了扎实成效,最终对其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与此同时,鉴于被侵权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企业内部管理方面同样存在漏洞,尤其是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淡薄、管理制度缺失的问题,若不加以重视,及时堵漏建制,将继续面临商业秘密泄露,给企业造成难以估量损失的风险,不利于公司健康可持续发展。检察机关在征得该公司同意后,决定采用“双向合规”,对被侵权企业开展同步合规建设。“商业秘密泄露会让企业面临巨大风险,检察院不仅及时为我们公司挽回了200多万元的经济损失,还针对公司管理制度缺失提出了富有实效的建议,指导我们进行合规建设,真是帮了我们大忙……”公司权益得到了有效维护,被侵权企业负责人也终于松了一口气。
  “检察官,能来公司给我们的员工讲讲课、普普法吗?”综改示范区拥有4万多家企业,企业有需求,我们必回应。
  “我要合规”比“要我合规”更为重要,除对涉案企业积极开展企业合规建设外,综改示范区检察院以检察大数据赋能,创新建立“体检式”企业合规前端治理机制,“长续航”开展普法宣传和犯罪预防,助推行业治理。
  “这是我们检察院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宣传册,里面有企业合规政策及典型案例、知识产权、安全生产典型案例,企业常见法律风险防控及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注意事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在太原清控创新基地,结束了一上午的企业合规宣讲,检察官又耐心为大家解答着各类问题并发放宣传资料。一年来,他们深入辖区各重点企业走访调研,就安全生产、财务管理、制度执行、职工法治教育、预防犯罪等方面开展“面对面”合规宣传168场。

把检察服务做到企业心坎上

  “这是我第三次参加综改示范区检察院举办的讲座了……综改示范区检察院的入驻,让我们企业第一时间感受到法律服务就在身边,感受到法治建设是综改区格外重视的一项工作。”受邀来到综改示范区检察院参加“清廉民企、合规民企建设”专题讲座的民营企业家代表们互相讨论着。深入开展联企服务专项活动,已成为综改示范区检察院的常态化工作机制。通过定期入企走访调研、召开联席会议、举行普法讲座、开展安全生产警示教育等形式,持续为企业和企业家提供合规建设、法治宣传等检察服务,为企业纾困解难。截至目前,已开展入企普法宣传60余次,发放问卷调查820余份,发放宣传资料2100余份。
  这里的其他检察服务也在时时“上新”。针对综改示范区没有司法职能部门的实际情况,主动对接省司法厅、省法律援助中心,设立了省法律援助中心派驻综改检察院法律援助工作站,充分发挥律师群体参与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讨论、认罪认罚程序、公开听证、化解信访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目前,法律援助工作站已开展法律援助服务230余次。
  “在综改示范区有不到2000家企业有专门法务,仅占全部企业的5%,那也就是说还有绝大多数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可能得不到专业的法律服务。”对于这一问题,综改示范区检察院检察长王宝玥又“动起了脑筋”。随后便开始积极与省公共法律服务中心沟通协商,设立了派驻综改示范区检察院公共法律服务站,在这样一个“集约型”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上,综改区企业和群众的法律需求能够得到“一揽子”接收、“链条式”办理、“订单式”服务。“现在有什么法律问题,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检察院的公共法律服务站,这里有很多专业的律师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服务,对于我们这些小微企业来说真是‘及时雨’,太暖心了。”前来服务站寻求法律服务的企业工作人员满意地说。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综改示范区检察院在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中也从不缺席,针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依法向有关部门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30余份。如,龙盛街与大昌路十字路口以北至开新街口路段是富士康科技集团(太原)工业园仓库周转的必经之路,但该路段通行狭窄且无交通标识,拥堵现象严重,影响了该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针对这一情况,依法向太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综改大队和综改示范区管委会建管部发出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书。两家被建议单位收到检察建议后,迅速整改落实,对该路段重新进行规划,合理设置交通标识标线,缓解了交通压力,帮助企业解决了周转仓库周边长期拥堵的“老大难”问题。
  “今后,我们将全面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出台和细化各项工作配套机制,更好实现履职环节的统筹协调,以能动、优质、高效的履职推进各项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措施‘掷地有声’‘落地生根’,切实当好民营企业的‘老娘舅’。”王宝玥如是说。  

本报记者李青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1-09期

  • 第2023-01-06期

  • 第2023-01-05期

  • 第2023-01-04期

  • 第2022-12-30期

  • 第2022-12-29期

  • 第2022-12-28期

  • 第2022-12-27期

  • 第2022-12-26期

  • 第2022-12-2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