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黄伯君 通讯员贺高智)法律援助工作作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扶贫助困维权的公益事业,也是彰显政府责任的民心工程。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建设覆盖城乡的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省法律援助中心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创新法律援助工作理念,提升法律援助服务效能,最大限度为困难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积极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落实、见行见效,奋力推动我省法律援助工作创新发展。
立足“服务大局”根本任务,突出法律援助服务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深度。深化太忻经济区高端法律服务,主动作为,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太忻经济区”建设提供便捷有效的公共法律服务,通过开展法治论坛、法律知识大讲堂、法律服务进企业等系列活动,建立信息互通机制,为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建设提供全方位法律服务,推动利用法治手段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为实现我省全方位高质量发展提供全面法治保障。
立足“人民满意”发展目标,彰显法律援助服务温度。持续推进刑事案件辩护全覆盖,加强与公检法部门的沟通衔接,全程跟进参与审查起诉阶段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健全完善审查起诉阶段刑事法律援助案件办理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刑事诉讼辩护率,维护当事人正当权益和司法公正;统筹做好农民工欠薪维权法律援助工作,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与律师事务所合作,开辟农民工法律援助专项服务通道,切实为农民工提供优质及时便捷的法律服务;加大对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等群体的法律援助工作力度,精准识别困难群体、深入对接群众需求、优化便民服务举措,为重点人群提供多元化、惠民性、针对性强的法律服务,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立足“工作保障”重要基础,提升法律援助服务维度。为进一步加大法律援助专题培训力度,创新法律援助培训模式,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增强法律援助业务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升全省法律援助人员整体素质和业务能力。开展全省性法律援助经费使用互评互查活动,针对法律援助经费使用、补贴标准制定方面存在的问题,组织省市法律援助机构进行交流互评,对中央转移支付资金和本地法律援助经费使用及非诉、认罪认罚案件补贴情况开展互评互查活动,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经费使用和补贴标准符合当地实际,促进法律援助工作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