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山西医师

“我是‘永远不走的马博士’”

——记省首批科技博士服务团忻州团长马瑞军

  • 马瑞军在繁峙县现场指导消化镜工作

  •   “上有所托,下有所期,挂职干部如何不辱使命,回答‘考题’,唯有躬身入局。”2021年,山西省人民医院科教处副处长、消化科内镜中心副主任马瑞军博士作为我省首批科技博士服务团中唯一一名省内挂职市县卫健委的成员,担任忻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一年。同时,作为博士服务团忻州团的团长,她肩负共聚博士智慧、用心为忻赋智赋能的使命,诠释“赋能、搭建、奉献、共享”的宗旨。她把挂职当本职、把短期当长期、把任命当使命。一年的时间,将自己的能量、学识转化为挂职期间的巨大力量,真正做到挂而不悬,挂有所为。她把大爱洒向忻州这片热土,用行动负起责任与担当,用高标准助力太忻一体化建设,抒写了一段无悔人生。

    不负信任,躬身入局

      2021年9月,组织部门对马瑞军进行考查谈话,问及挂职卫健委时,她回答:“组织需要我在哪里,我就在哪里。”“我深知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更多的是对我寄予厚望。”
      初到忻州,适逢全市上下“招才、引才、敬才、用才”的人才政策高质量落地,不仅有“近者悦、远者来”的氛围营造,更有“来了忻州就是忻州人,来过忻州就是忻州人”的温情告白,这凝聚着忻州对挂职干部的期望。
      马瑞军作为一名具有18年党龄的中共党员,自觉切换场景,转变角色,不当“过客”不做“外人”,以新忻州人的身份审视、要求自己,把挂职当本职、把短期当长期、把任命当使命。一年的时间,她跑遍忻州14个县市区,广调研、办讲座、出急诊、亲义诊……将自己的能量、学识转化为行动。

    引进资源,赋能共享

      基层是最大的课堂,是增长经验和见识的练兵场,也是考验真才实学的磨刀石,不仅要勤于发现问题,也要善于解决问题。马瑞军通过对忻州市近20所医院的调研,发现基层医护群体普遍存在“重技术钻研、轻思想信念”的现象。于是,在2021年“忻州市卫生健康系统领导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上,她以视频和案例相结合的方式解读了“九项准则”,后期又在多个医院进行巡讲,促进了全市卫健系统干部职工学术技术与思想信念互促互进,“比翼齐飞”。
      干部挂职需要立足基层视野向下,更要胸怀大局,闻声而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上作出了建设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的重大部署。新机遇,新使命。如何将省人民医院、复旦大学等多所高校和医院的优势资源合理化引入忻州?她自觉将本职工作融入发展大局,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和平台资源,通过与省属单位领导请示汇报,与北京、上海、南京等各领域专家交流沟通,不仅促成了“省医——忻州合作平台”和“忻州——上海医疗合作平台”,而且积极推进构建“太忻一体化医院联盟”,为太忻一体化建设贡献了应有力量。

    救死扶伤,造福群众

      到基层挂职,要“身入”更要“心入”,真正走进地方、走进一线、走进群众,问需于民、问效于民。
      挂职忻州市卫健委期间,马瑞军以促进忻州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为重中之重,通过调研——整改——反馈——复研形成闭环式、可溯化的调研模式,对忻州市4所三级医院、22所二级医院进行了实地考察,形成了万余字的调研报告,回答基层医院运行之问、提升之问、发展之问。
      为解决忻州市消化内镜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现实需求,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和亲自走访,形成了《忻州市消化内镜现状调查报告》的专题报告,规范了忻州市各医院消化内镜的预约、操作和洗消等流程,为全市消化内镜医护整体的提升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
      疫情期间,如何解决特殊病例的就诊要求,这既是民生之问,也是现实拷问。打破固有思维,积极创新是破题之道。通过协调沟通,组织了山西省人民医院与忻州市人民医院的线下与线上会诊,不仅成功快速救治患者,而且开通了远程多学科MDT会诊通道,首次开启了忻州市与山西省人民医院的远程多学科MDT云诊疗平台,为忻州市疑难危重患者救治提供了新渠道、新方式。
      挂职期间,无论工作日还是周末,无论在忻还是在家,只要出现急诊,马瑞军立即第一时间赶赴医院。2021年11月的一天,忻州市某三甲医院接诊了一名情况危急的肠道大出血患者,该患者在做完消化道息肉切除手术后未遵医嘱,回家后出现大出血,随时有生命危险。紧急关头,她迅速到医院进行手术,凭多年的经验摸索着进镜,经过两个小时的排查,终于找到患者的出血病灶并成功止血。
      作为消化内镜专家,她在卫健委工作之余,免专家费、免挂号费、免预约费,在忻州市人民医院和市中医医院等持续进行义诊手术。一年来,义诊患者400余人次,成功救治消化道出血、异物等数位危急重症患者,解决忻州群众急救需求。

    推动医改,惠及民众

      挂职基层如何清晰把握事业发展变化,研判发展趋势,需要坚持问题导向,真正切中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点,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把工作推向新的高度。
      在挂职卫健委期间,马瑞军主要分管中医药、医疗一体化改革。为推动中医药在忻州的发展,通过对忻州中医药事业发展进行深入分析,认为忻州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关键在能否实现忻州中医药资源的效益最大化,于是立足忻州丰富的中医药资源禀赋,结合忻州实际找准政策契合点,联合多方资源,在忻州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功引入扬子江药业集团忻州基地项目,努力实现中医药种植、加工与销售一体化的全产业链;为推动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工作,紧紧以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提质增效年”活动为抓手,在忻州持续推动深入学习福建省三明市医改经验的同时不断推动医改提质工程、县域医疗卫生一体化改革工作等工作走深走实,让医改“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作为省首批科技博士服务团忻州团的团长,根据9名成员中5名在卫健部门、4名在市县开发区的实际,她持续组织并筹划了传技献智护航“忻人才”健康助力太忻高质量发展暨忻州市高层次人才健康主题沙龙和“科技博士服务团基层行”系列活动,大家各展所长、各尽其力,用实际行动诠释“赋能、搭建、奉献、共享”的宗旨,受到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
      星海熔金,岁月成碑。一年的挂职让她深刻感受到了忻州市委市政府对人才的重视、对快速高质量提升医疗卫生事业的决心,感受到了忻州人民的淳朴与热情,忻州已成为马瑞军的第二故乡。她说:“一年时光,也有遗憾,遗憾时光太过匆匆,遗憾个人力量有限,也遗憾尚有未尽事业,但我深信在太忻一体化的进程中,在全省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中,我将会是‘永远不走的马博士’。”
      她这样说,也正在这样行动着。挂职结束后,返回山西省人民医院工作后,她依然心系忻州,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博士服务站、医院一体化联盟等工作依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她总说:“只要有愚公移山的志气、滴水穿石的毅力,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跬步以至千里,就一定能够把宏伟目标变为美好现实。我作为众多博士中的一员,会继续努力画好太忻宏伟蓝图中一个小小的圆,相信事做必成。”
      马瑞军因工作业绩突出,受到忻州市委、市政府联合印发予山西省人民医院的感谢函,并荣获“忻州市特聘专家”和“荣誉市民”等称号。

    本报记者邓志荣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3-16期

    • 第2023-03-15期

    • 第2023-03-14期

    • 第2023-03-13期

    • 第2023-03-10期

    • 第2023-03-09期

    • 第2023-03-08期

    • 第2023-03-07期

    • 第2023-03-06期

    • 第2023-03-03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