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魏巍 通讯员崔佳玉)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沁县公安局多措并举,精准发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综合运用“加减乘除”法为群众办实事,确保将实事办好、好事办实,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勤用本领提升“加法”,答好为民办事“能力题”
为群众办事,能力是基本要求。该局不断在能力提升上做“加法”,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全体民辅警深入领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进一步提高为民服务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将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实际行动。
该局不断强化基层科所队党组织战斗力,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不断提升民警形象。各部门加强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和政策解读,深学悟实“我为群众办实事”的新理念、新知识、新政策,推进形成新工作理念、工作方法,用优点长处、经验做法不断提升为民办实事的效率和质量。
妙用简化流程“减法”,答好为民办事“效率题”
秉持为民初心,该局科学安排为民办实事项目,心系群众、服务群众,在办实事程序上做“减法”,减少基层群众负担,真正做到为民办事减材料、减流程、减时限、减费用,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
该局深化“一门通办”工作,交管、户政业务实现“只进一个门,办结所有事”,提高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了群众满意度。审批服务事项逐步实现“掌上办”“线上办”。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实现群众24小时自助办理相关业务,公安业务事项办理不再受节假日限制。
围绕全县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求,该局成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专班,持续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将审批事项权限下放,加快推进自助办证工作等方面不断突破原有模式,简化群众办事流程,让老百姓少跑一次腿,少排一次队,少等一分钟,让数据多跑路,跑出新速度。
巧用创新服务“乘法”,答好为民办事“服务题”
心中有激情,初心永不变。近年来,该局聚焦作风转变,发挥创新乘数效应,变“被动服务”为“主动上门”,解决好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办好惠民利民实事,让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感受到更多的温暖。
全县公安机关推行双休日“不打烊”,在全县公安业务窗口推行“周末预约办”举措;窗口单位加强和改进特殊人群服务工作,推出老年人专属通道、安排专人全程引导、提供多种缴费方式等优化措施;派出所纷纷上门为行动不便老人、病人上门办证,为初中升学、高中高考学生提供预约办理证件服务;在企业厂区较多区域设立“警企服务站”,提升厂区内的见警率,加强厂区治安管理;建设覆盖城乡的智能监控平台,提升乡村振兴和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善用疑难化解“除法”,答好为民办事“务实题”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该局不断整改工作中存在的短板,通过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解决群众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困难,消除群众疑难事,化解群众矛盾事,真正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
各单位积极开展全警大走访,不断畅通网络“三问”渠道,随时随地了解人民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改进工作短板;坚持在群众矛盾纠纷化解上做“除法”,充分利用社区民警、驻村辅警主动开展上门调解、灵活化解、现场解决,推动矛盾纠纷就地化解在基层;合理规划布局,最大限度施划停车位,解决百姓出行“停车难”问题;进一步规范文明养犬行为,助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通过一系列举措,该局全体民辅警时刻关注群众的困难需求,主动化解群众的矛盾纠纷,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暖心人,在解民忧、纾民困、暖民心中提高工作能力,夯实公安工作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