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要闻

借力“听证”外脑 开展多方“会诊”

阳泉市检察院化解长达9年行政争议案件

  本报讯(记者孔维佳 通迅员李胜)“检察官始终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一年多来持续不懈为我的案件努力奔走,最终帮我争取到了伤残津贴,使我的后半生有了保障。我们感受到了司法公正和检察关怀,真诚感谢你们。”5月23日上午,在阳泉市人民检察院六楼会议室里,案件当事人冯某玉及家属将一面写着“人民检察心系百姓、公正履职解忧排难”的锦旗送到第五检察部案件承办检察官岳华、李懿婷手中,对检察机关司法为民的办案理念、严谨细致的办案态度表示感激。
  当事人冯某玉系农民工,2014年5月,其在阳泉某建材公司工作期间遭遇严重的工伤事故,骨盆粉碎性骨折,经鉴定构成伤残四级。按照《工伤保险条例》,冯某玉属于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应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的工伤职工。该建筑公司于2016年8月断缴了冯某玉的社保,保险经办机构亦从此停止向其发放伤残津贴,导致其后续治疗无法跟进。冯某玉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有关部门履行给付其工伤保险待遇的职责,该诉求未获得法院裁判支持。检察机关在案件评查中发现案件线索,依法履职启动了对该案的监督程序。
  阳泉市人民检察院为此召开听证会,邀请劳动争议专家、人大代表、律师、行政机关代表参加,共同为工伤职工权利保护建言献策。听证会形成一致意见:依据法律规定,针对因严重工伤而退出工作岗位的职工,企业无需再为其缴纳工伤保险,故企业社保断缴与否,都不应影响工伤保险经办机构对职工工伤待遇的支付。
  检察机关随即展开了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为冯某玉申请司法救助金3万元,解决其因经济困难无法完成后续手术治疗的燃眉之急。针对行政单位履职不当,制发改进工作的检察建议,分管院领导及部门负责人多次赴相关行政单位督促其纠正违法。经过数月的释法说理,保险经办机构最终采纳检察建议,承认其履职不当,并决定从2022年7月起按月支付冯某玉2940元的伤残津贴。目前,冯某玉已领取。
  本案系检察机关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办案理念,成功实质性化解的一起行政争议案件。在具体办案过程中,为解决工伤职工实际困难,检察机关将行政检察监督与社会救助相结合,帮助工伤职工申请司法救助金。为筑牢监督依据,借力“听证”外脑,进行多方“会诊”,确保检察建议论证严谨、切实可行。同时,该院强化跟踪问效,最终督促行政单位变更其错误的行政决定。
  本案的成功办理,有效维护了工伤职工合法权益,充分彰显了检察人文关怀,体现了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统一。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5-24期

  • 第2023-05-23期

  • 第2023-05-22期

  • 第2023-05-19期

  • 第2023-05-18期

  • 第2023-05-17期

  • 第2023-05-16期

  • 第2023-05-15期

  • 第2023-05-12期

  • 第2023-05-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