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版:综合

密聊入骗局 帮信终害己

侯马市检察院:切勿因贪图小利沦为“卡农”

  “90后”青年李某通过密聊软件找到了一份“好兼职”,用自己的银行卡代他人转账、提现,轻轻松松获得高额“好处费”。李某曾以为这是“天上掉馅饼”,不料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

难抵诱惑掉陷阱

  李某是一名企业员工,收入微薄的他心怀暴富的美梦,但苦于发现商机却没资金,最终决定通过网贷平台借款创业。然而,天不遂人愿,创业的事儿最后还是黄了。
  2022年9月,为归还网贷平台欠款,李某开始在网络上寻求兼职,偶然间他通过某软件看到一个视频,介绍说提供银行卡进行代收代付便能挣钱。李某动了心,立即根据该视频的操作说明下载了密聊软件,并添加了对方的频道号。一名自称为“王哥”的人告知李某,让他提供银行卡是用于给一些赌博平台代办充值、提现或转账业务,每转账1万元便能获得80元的“好处费”,并表示可以为其报销路费及食宿费,李某无需提前垫付任何费用。
  “王哥”多次保证,这项兼职不仅零成本、见钱快,而且安全无风险。经受不住诱惑的李某于2022年10月7日从侯马市前往福建省龙岩市,次日就将自己名下6张银行卡、手机卡提供给“王哥”进行操作转账,并配合对方进行刷脸验证,从中获得“好处费”10700元,当晚银行卡便因交易异常被冻结。

投案自首退赃款

  因银行卡被冻结,丧失了“利用价值”的李某也待不下去了,第二天就决定启程返家。到家后的他越想越不对劲,自己的银行卡只是转了几笔账,怎么就会被冻结呢?
  “王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你不是说交易是安全的吗?”前往银行咨询时,得知自己的银行卡是被公安机关冻结的,李某赶紧联系“王哥”。对方却回复他:“别慌呀,如果警察找你的话,就说自己用银行卡参与赌博了,或者说你被人骗去贷款了,公安局也拿你没办法。”随后,李某发现不仅联系不上“王哥”,而且两人的聊天记录也被彻底清除了。
  经过咨询律师,李某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涉嫌犯罪。他最终选择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如实供述了犯罪事实,并主动退缴了赃款。经查证,李某提供的银行卡在2022年10月8日当天的支付结算金额达149万余元,涉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8起。
  李某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向他人提供支付结算帮助,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考虑到李某系初犯、有自首情节,并且认罪认罚,已经向公安机关退缴违法所得,社会调查评估意见可以适用社区矫正,侯马市人民检察院以李某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于2023年4月6日向侯马市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并提出有期徒刑6个月、缓刑1年的量刑建议。法院采纳该量刑建议,于4月13日作出一审判决,现一审判决已生效。

莫成电诈工具人

  “我非常后悔自己所犯的罪行,以后一定对法律心怀敬畏,再也不做违法犯罪的事。”李某的当庭忏悔引起了承办检察官的深思:“近年来,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呈高发态势,其中收购、出售、出租银行卡和手机卡的‘两卡’行为是目前司法实践中‘帮信罪’适用最多的一种类型。密聊软件因为聊天记录无法被监控和追踪,尤其是‘阅后即焚’的功能,更加方便犯罪分子在‘借卡’后销毁犯罪证据,为各种网络犯罪提供了很好的犯罪土壤和身份保护,形成一种难被监管的‘灰色地带’。”
  该院通过对以往办理的“帮信罪”案件进行梳理分析,发现该类犯罪的涉案人群呈现年轻化、无业或者低收入、低学历的特点。当前,部分不法分子还会利用密聊软件诱导未成年人成为违法犯罪行为的“帮凶”。
  为从源头上遏制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案件的发生,该院坚持打击与预防并重,积极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普法宣传活动,提醒群众要规范使用手机卡、银行卡,保护好个人信息,谨慎使用密聊软件,拒做电信诈骗工具人,切勿因贪图“蝇头小利”沦为“帮信卡农”。

本报记者狄红生 通讯员陈纪君 秦欢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5-29期

  • 第2023-05-26期

  • 第2023-05-25期

  • 第2023-05-24期

  • 第2023-05-23期

  • 第2023-05-22期

  • 第2023-05-19期

  • 第2023-05-18期

  • 第2023-05-17期

  • 第2023-05-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