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扎实开展之际,晋中监狱审时度势,把握时效,启动了首届“同心圆·同心愿”系列帮教活动并开展了亲情帮教活动。
这是一次监狱工作现代化的新检阅,这是一次纵深推进“一犯一策”的新尝试,这是一次打造监地融合样态的新探索。
预则立 擂响劲鼓
“通过!”
3月7日下午,晋中监狱监狱长办公会表决通过关于开展“同心圆·同心愿”帮教活动的方案。
倒计时的“快进键”,就此按下。
当天,活动领导组成立,党委书记、监狱长吴军担任组长;领导组2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活动方案,检查筹备情况,把关文字、视频材料;5次召开协调推进会,理顺流程、解决难点、畅通堵点。
警力调配、来宾接待、视频巡视督导、事项协调、亲属通知、大门安检、亲属接待、进监安检、沿途警戒、会场布置、就餐保障、用电安全、会场医疗、卫生清理——分工明确的15个工作组组长全部由监狱领导兼任,每个环节、每项流程都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区域网格化、岗位定点化,“责任链”在“工作链”上牢固。
作为牵头单位的教育科,起草文件、印发活动通知,制定活动秩序册、确定帮教罪犯、审核帮教亲属、邮寄邀请函和来监帮教须知、到专人电话通知亲属、制定秩序册、氛围和会场布置,埋头苦干,加班熬夜,成为常态。民警刘宏宇每天都要把每一个细节在脑子里过一遍,然后走一遍、看一遍;民警闫宇刚已经模糊了工作和生活的时空边界,工作到凌晨是常有的事;民警范万玲认真检查每一封邀请函,认真核对每一个电话号码;民警岳树雄、梁竹元、魏东、候兴强……从活动筹备到严密组织,从事中控制到后勤保障,从统筹调度到事后回访,不分职务,不分老少,“一定要办好”的“同心愿”成为民警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唯一动力。
监狱狱政科牵头总安全工作,负责细化方案,协调武警,为外省籍亲属办理身份核实手续;生活科负责尽心做好亲情餐,美化绿化监内公共环境;内警队负责组织应急处突人员多次进行主题演习;刑罚科、监内医院则、侦查科、安全科……环环相扣、通力合作,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无缝衔接,“同心圆”在民警的意识和行动中完美呈现。
该监党委副书记、政委米永平说:“练兵千次,不如实战一次。”
作于细 润物无声
5月22日,阳光明媚,风和日丽。晋中监狱149名罪犯亲属经过严格的身份查验、抗原检测和大门安检后,走进监管区,亲身见证监狱的改造环境和人性化管理,零距离和自己高墙里的亲人共叙亲情。
与会亲属们分批参观了罪犯劳动、学习、生活3大现场,深入直观地了解了监狱改造环境。
一名罪犯的母亲说,以前对监狱的封闭管理十分陌生,这次看到整洁的宿舍、规范的管理很放心。她用朴实的话语表达了观感:“我看到的是监狱环境优美,改造氛围浓厚,警官们既有警察的威严,也有教师的风范,工作充满激情。”
欢快的音乐声中,省监狱管理局、监狱、驻监检察室和帮教亲属代表共同按下了“同心圆·同心愿”系列帮教活动启动键。
政委米永平介绍了百年监狱历史,展示了监狱依法依规执法、保障罪犯健康、践行改造宗旨等方面的情况,邀约罪犯亲属与监狱民警共同画出监狱、社会、家庭参与教育改造工作的最大“同心圆”,实现把罪犯改造成“五认同”守法公民的共同心愿。
副监狱长张文彦对前来参加活动的罪犯家属表示热烈欢迎,就家属比较关心的住宿、就医、伙食、减刑考核、劳动习艺等方面情况进行了介绍,希望罪犯家属一如既往支持监狱工作,与监狱一起做好罪犯的教育转化工作。
家属们一字一句阅读着《狱务公开手册》,认真填写《狱务公开工作征求意见书》,郑重地在《联合帮教协议》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为感谢监狱民警对自己亲人的真挚关爱和改造帮助,不少家属向监狱赠送了锦旗。尤其是罪犯徐某某年过七旬的父亲专程从四川赶来,将一面锦旗送给了监狱,并说:“我的儿子犯了错,国家没有放弃他,给他机会重新做人,我代儿子和那些犯了错的孩子们感谢监狱、感谢警官。”
节目《新答卷——晋中监狱教育改造工作掠影》和16块板面,描绘了罪犯在大墙内学习、生活、接受教育和改造的片段,让家属直观地了解了教育改造新气象和公正执法情况,对自己的亲人在监狱的改造更放心、安心。
“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爸妈你们已经满头华发,儿子真正长大了,我一定踏实改造,让你们重新挺直腰杆。”
“我不在你的身边,所以你变得坚强,你无怨无悔地付出,只为等待一个人,而这个人又无能为力。我只能说一声:‘老婆,你辛苦了,等我出来再报答’。”亲情帮教现场,罪犯的真情告白节目《千言万语念亲恩》让帮教家属潸然泪下。
一名家属代表叮嘱罪犯:“我希望你们听从警官教诲,认罪悔过,自尊、自立、自强,积极改造,早日获得新生。”
“儿子……”一名来自东北的母亲一边流泪,一边跑向儿子黄某,黄某也快速奔向母亲,拥抱、哭泣、安慰。
走进餐厅就座以后,家属们首先用目光以最快速度在罪犯中搜寻着自己的亲人,目光在搜寻中有了瞬间的定格,有那么几秒是局促、停滞的,是无法言说的思念,有的执手相望泪眼,有的泪水已然流淌。
“爷爷”“爸爸”“儿子”“老公”,在声声呼唤罪犯的家属中,有白发苍苍的老者,也有家里家外“一把手”的妻子,还有稚嫩的孩童。每一个见面的场景都是相拥相泣,每一个拍照的场面又都是笑意盈盈。照相机的声响,记录下亲人间相聚的温情一幕,记录下高墙内难得拥有的时刻。
一句句出自内心的语言,一声声发自肺腑的呼唤,表达出对亲人的鼓励,浸透着对亲人的希望。
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临别依依,参加帮教活动的罪犯都以自己独有的方式向家属告别,并向他们保证自己会听警官的话、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回归家庭,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亲情帮教,是监狱、社会、家庭共同架起的“连心桥”。
监狱组织各监区开展“狱务公开”回访,进一步搭建起“监狱+社会+家庭”的良性互动平台,激发家庭“反哺”改造工作的活力,及时精准处置了罪犯与家属之间的矛盾,引导帮教家属向社会广泛宣传走进监狱的切身体会,通过家属讲好“监狱故事”。
副监狱长王建生说:“我们要牢固树立教育核心主业意识,积极整合资源,本着‘以情感人,以情化人’的原则,促进家庭力量关注、参与改造工作,多措并举实现亲情呼唤和互动,有效发挥亲情力量的关怀和感化作用。”
尽精微 延伸链条
时间有限,帮教无限。帮教活动结束了,帮教教育开始了。
罪犯鲁某在心得体会中写道:“我在监狱学习到了生活的技能,我要感谢监狱领导和警官们的关爱。还要感谢我的父亲对我不抛弃、不放弃,我一定会将亲人的关怀转化成改造的动力,积极改造,争取多减刑,早日回家与亲人团聚。我祝愿所有的父亲,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祝愿全体警官及其亲人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在监狱,利用周一集中学习日,各监区组织参加帮教活动的罪犯撰写心得体会,在罪犯座谈会上发言谈收获,借助亲情的感召力,抓住能触动罪犯内心的关键点,增强罪犯的改造信心。
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效果和影响呈现了几何式的增长和扩张,在全监收到了帮教一个、点亮一片的实效。
亲情帮教的“余音”还在“绕梁”,与晋中学院联合的心理帮教,端午节的“‘粽’是想你”,与女子监狱、太原三监的“视频鹊桥”,律师进监法律帮教、出监帮教等帮教活动全部按下了“启动键”。
“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晋中监狱坚持以深学促实干,把为民办实事作为主题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帮教活动把群众所需所盼做到心坎上,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成为人民服务的内在动力,有力有效推进监狱工作现代化纵深发展。”该监党委书记、监狱长吴军说。
本报记者张楠 黄伯君 通讯员冯宇杰 刘宏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