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太感谢您了,帮我们解决了这件烦心事。”3名原告一边签文书一边向长治市潞州区人民法院工作人员道谢。
3名原告系蔬菜、肉品、水产商贩,向被告顾某经营的饭店供应产品。因饭店经营不善,顾某在支付部分货款后关门歇业,3名原告与被告失去联系,多方查找未果,无奈诉至法院。承办法官接案后,发现三起案件诉求基本一致,便决定集中办理。但书记员穷尽送达方式,仍无法联系到被告,案件陷入“送达难”的尴尬局面。
为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原告提供的顾某是江苏省南京市人的线索,法院决定派工作人员奔赴南京一探究竟。工作人员到达被告户籍所在地后,经当地社区和公安机关多方协助,最终找到了顾某的父亲。其父称顾某已前往泰国,自身也患有癌症,无力偿还欠款,如原告同意减少部分欠款,愿在能力范围内替顾某偿还。工作人员考虑到被告的现实情况和实际困难,当即与3名原告取得联系,从诉讼成本方面分析利弊。经工作人员沟通协调,双方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顾某父亲当场履行完毕,3名原告向法院撤回起诉,实现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
小案情大民生。潞州区法院将始终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用心、用情、用力促进案结事了人和,让群众在“小案”办理中切实感受到法院的为民大情怀。
本报记者杨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