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副刊

我的左邻右舍

  远在祖国天南地北的我们,原本素昧平生。由于孩子们在北京工作,我们得以相聚于同一个小区,由陌生隔阂到相识相知,成了无话不说、相互照顾的好邻居。
  下午,我遛弯回来,居住在4号楼的小帅帅奶奶正和儿媳妇给邻居们发菜。婆媳俩身边放着两个大菜筐,里边装着萝卜、白菜等新鲜菜蔬。我以为是邻居们订购的,便未停步径直朝家走去。小帅帅奶奶喊道:“大帅帅姥爷绕道走,给你家拿些菜。”我说:“我家没有订购呀。”“没人订购,是免费发放咧。”
  原来,是小帅帅爸爸单位菜园子丰收了,给大家发的福利。她们婆媳拿出一部分给左邻右舍。面对婆媳俩的盛情,我当即抱了一棵我喜欢吃的大白菜。
  邻居王号儒先生和张振起大哥,一个是书法家,一个是名气不凡的游记作家。他们得知我喜欢读书看报,闲暇时也爱挥笔舞墨,一个赠给我一册《王号儒书画艺术作品集锦》,一个送给我一本热门书籍《北京旅游》。
  除了邻里间的热心相赠,他们的暖心之举更让我感动。
  一次,我的自行车后轴“死档”了,同院居住的老弟李德才主动找了工具帮我拆卸修理,弄得满手油污,还不要修理费。
  一天,我有急事要出门,找不到自行车钥匙,对门邻居马大哥闻之把他的自行车借给我用,解了燃眉之急。
  学生时代,我立志要做一个对人民对社会有用的人。踏入社会,不论在农村参加农业生产,还是进城上班,我都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人生信条。在农村,曾经不顾脏臭,抢救了一只掉入茅坑的猪崽;在医院,不顾烫伤自己,伸手施救两名老妪;在公安机关,我尽心为群众办事,被他们称为“贴心人”。我患脑梗在北京女儿家疗养,初来乍到,向北京的大爷大妈问路,他们热情指路,甚至为我带路,生怕我走错了道。过马路时,那些大我十来岁,已经八十多高龄的老人,挽着我的胳膊扶着我走,怕我头脑迟钝、步履不稳闯了红灯或被车撞了。他们的善行善为,贴心细致,总令我感动不已,让我感悟和深刻理解了一名农村老人朴素而富含哲理的话:人生在世,行好不见好,早晚离不了。大意是,一个人做好事不要希求什么,更不要索取回报,做好事是人世间须臾离不开的,只有这样长久不懈地做了,功德无量,功到自然成。
  大都市里楼房高耸林立,居住密集,每逢上下班高峰,电梯里人多拥挤,我们这些左邻右舍、楼上楼下居住的老人们,都会主动给年轻人、上班族“让路”。一个单元近百户,难免有坐轮椅的,或者行动不便者,无论谁遇上都会搭把手,大家互相帮助,互让互谅。看到快递小哥匆匆奔跑,也会就手帮他们开开门,体谅他们的辛苦和不易。这种自然而然的举动,在老年人中蔚然成风,并感染和影响了年轻人和小孩子们,这种礼让互敬的场面着实感人。
  这就是我们的小区,我的左邻右舍,大家亲善和睦,相处得甜蜜幸福。

侯满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8-24期

  • 第2023-08-23期

  • 第2023-08-22期

  • 第2023-08-21期

  • 第2023-08-18期

  • 第2023-08-17期

  • 第2023-08-16期

  • 第2023-08-15期

  • 第2023-08-14期

  • 第2023-08-1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