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杨瑾)近日,长治市潞州区法院通过远程视频成功调解一起诉前游戏“代练”纠纷。
“我那个号的麒麟套装还差两件;我要的宝宝(游戏虚拟宠物)是龙,你给我打了个老虎;这个号练废了,我拿男友的身份证重新注册了新号,你要退‘代练’的款项,并赔偿我的损失。”当长治市潞州区法院特邀调解员焦炳嵘刚拿到案卷后,首先看到的是一张张某手游截屏图片。
原来,该案的两名当事人吴晓(化名)与史磊(化名)因一款热门手游发生纠纷。2022年6月23日,吴晓与史磊就游戏“代练”服务达成合议,累计金额500元,因史磊未达到吴晓的游戏要求,双方约定于2022年10月底前退还“代练”款。但到期后,史磊未按约定退款。今年5月30日,远在云南的吴晓在多次催讨未果后,通过“山西移动微法院”申请网上立案起诉史磊,要求退还“代练”费500元。
收到案卷材料后,为尽快化解纠纷,潞州区法院依据诉前调解程序,由特邀调解员焦炳嵘在久安法庭组织双方调解。由于原告远在云南,调解员和史磊在调解现场与吴晓进行了远程视频调解。调解中,吴晓向调解员陈述案情并声称,如史磊执迷不悟、不知悔改,她将报复史磊。
调解员一方面表示理解和支持吴晓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另一方面也严肃指出维权应当合法合规,如果对史磊网暴,情节严重的,可能涉嫌触犯刑法。史磊说虽然自己没有完成“指定任务”,但也为吴晓的游戏账号耗费时间,达到一定的“游戏成就”,也要扣除一部分“代练”费用。另外,史磊解释目前待业在家没有经济来源,近亲属也不愿给予其经济帮扶,并非故意赖账,说着竟泣不成声。为保证调解工作顺利进行,调解员在安抚史磊的同时对其进行劝说:首先,从法律层面讲,未完成约定内容就应当退钱,毋庸置疑。其次,从情理方面说,诚实守信是做人的立身之本,人应该言而有信。经过一番规劝,史磊颇有触动,主动为先前的恶劣态度向吴晓道歉并保证会尽快退钱,口头约定在找到工作拿到第一个月工资后立即退钱给吴晓。随后,史磊于今年6月12日通过微信支付方式一次性向吴晓退款350元,吴晓向法院申请撤诉。
短评
莫让“代练”游走于法律灰色地带
网络游戏时代,出现了一种专门帮其他玩家提升游戏角色级别或获取装备的行为,称之为游戏“代练”。
“代练”行为,为玩家快速上分升段提供捷径,但也影响了游戏竞技的公平性,同时因缺少法律保障,也可能产生交易风险。目前,尚无法律法规对“代练”行为予以禁止。对于不受法律保护的无效合同,双方都要承担相应的过错责任。一旦代打账号被封,“代练”当事双方都可能遭受损失。
在互联网上的任何行为都应做到“游”法必依。多些规范管理,游戏“代练”才能少些套路。当务之急是补上监管漏洞,做实做细日常监督,不让“代练”游走于法律灰色地带。
杨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