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版:综合

寇准与《潘杨讼》

  历史上有位人人皆知的清官,他两榜进士出身,十年寒窗苦,才华过人,不但文才好,而且为人正义,有胆有识。他就是寇准,人称“寇老西儿”。
  “老西儿”本意是“老醯儿”,醯即醋,山西人习惯食醋,古来有此称呼。
  寇准(961年——1023年)字平仲,北宋的宰相,封莱国公。据记载他是华州下邽人,但他在民间流传极其广泛的形象,却是身背着一个醋葫芦,这便是山西人的象征,为何?原来他祖籍是山西祁县,作为山西后裔的秉性不变,故人们都喜欢叫他“寇老西儿”。
  戏曲舞台上有一出经典的传统剧《潘杨讼》,故事说的是潘、杨两家的冤仇重案。因此案重大,朝廷难决,由八贤王保举,寇准来审。寇准非常明白:潘、杨两家,谁人不知?潘仁美身为国丈权高势大,女儿当朝皇亲西宫娘娘正受宠爱。杨六郎是八贤王御妹夫,文武官员谁不惧怕南清宫。因此,审理此案必须抑邪扶正,做一个忠良,不偏不倚,水要端平。寇准做好了一切思想准备,一不怕丢官;二不怕杀头,决心秉公办案。
  案件还未审理,西宫千岁潘妃来见寇准,赠白银三千、青铜一万、元宝十锭、五块金砖,外加珍珠玛瑙一托盘,礼可不小啊!然后告诫寇准说:“我父国丈能叛反吗?杨家才是通敌罪大滔天。你审一定三思而行,我父他脱离艰险,我让你禄上增禄,官上加官。如果我父一旦有长短,让你祖坟永远断香烟。”潘妃真是软硬兼施。
  第二天,太师府潘顺又给寇准送来一封信,里面又是一份礼单,说:“这里离不开请寇准对太师多多关照,日后定有重报。”礼单有:白银一千两、黄金三锭、彩锦十匹、美酒二十坛。寇准当下收下,如拒绝怕他们另生枝叉。他将这两份礼,立即送到了南清宫八贤王府,请他来处理。他对八贤王说:“潘、杨大案费周折,未升堂我要遭大祸,看来这条性命要难活,开堂审案我准备妥,不知道王爷还有甚要说?”八贤王说:“但愿你能做到光明磊落,分清忠奸莫塞责。你若真正审清潘、杨讼,我封你天官之职,你可要上为国家,下为黎明,一肩明白,两袖清风,为官清廉,秉公忠心。”
  寇准明察暗访,已对案件了如指掌。升堂之前贴出告示,公开审断潘、杨讼。不论朝中大、小官员、军民等人随便旁听。准许旁听者可向主审官提出质疑。开审先问原告六郎杨延昭,杨延昭诉道:“北国兵把我大宋来进犯,我杨家保大宋忠心赤胆,我父亲做了先锋官。我杨家七郎八虎前来作战,只杀的北国兵丢魂丧胆,眼看着重整山河形势有好转。这时大辽王又订下巧计连环,金沙滩设下双龙大宴,请万岁和八贤王前去和谈。万岁和八王都很为难,关键时杨家确把这个重担当。杨大郎假做宋王,杨二郎装成八贤王,杨三郎左丞相,杨四郎右丞相。果然金沙滩上战犹酣。我大哥替宋王一死,二哥替八王命丧黄泉,杨三郎马踩如泥烂,四郎、八郎未见还。只剩我七弟回城搬兵,向元帅去求援。这时潘仁美他按兵不动。我们父子重新被围两狼山。我父李陵碑前热血溅。七郎弟被潘贼捉入高关,七十二箭透胸前。害死七郎还不算,设关卡,布埋伏又把我阻拦,我正巧遇陈琳和柴干放我进京,他们二人担风险。到了京中我就伸大冤。我告潘贼不是我个人有恩怨,为的是大宋的天下与河山!”
  大堂上还没等寇准把话说完,闻报西宫娘娘千岁驾到,寇准当然知道她来之不善。潘仁美一看自己女儿来了,便大胆抵赖,反诬寇准贪了杨家贿赂,潘妃竟拿出天子宝剑来威胁。这一下乱了公堂,胆小的吓跑了,胆大的看起热闹来了。但寇准义正辞严,毫不畏惧。因为在公堂之上潘仁美俱不招供,寇准便设下夜审一计,假设了阎罗殿,利用鬼神的威力,才迫使潘仁美招供画了押。最后判定了潘仁美十条大罪:勾引敌国、盗卖疆土,官报私仇、箭射杨延嗣,私自退兵、谎报军情,克扣军饷、饱肥私囊,预谋杀害钦差、图谋不轨。十条大罪,十恶不赦。正是:善恶到头终有报,只分来早与来迟。
  在历史上,寇准审判潘杨讼案的故事,已经流传了近千年。这台戏曲长演不衰,歌颂了保国忠烈,鞭笞了奸臣和民族败类。所涉及人物的原型是:潘美,河北大名人,任北路都招讨兼制太原行府事,曾统领西路军出战雁门,指挥失当,故意陷名将杨业于死地。杨延昭,并州太原人,杨业第六子,从父出征,奋战于雁门关,受重伤而愈加勇猛,率军有方,号令严明,屡破契丹军。杨业曾任代州刺史,今代县有杨家祠堂。因为潘、杨都是山西的历史人物,寇准又是祖籍山西的“老西儿”,所以,《潘杨讼》的故事在山西流传最广也最久。

吴晓弘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09-15期

  • 第2023-09-14期

  • 第2023-09-13期

  • 第2023-09-12期

  • 第2023-09-11期

  • 第2023-09-08期

  • 第2023-09-07期

  • 第2023-09-06期

  • 第2023-09-05期

  • 第2023-09-0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