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村,位于吕梁汾阳市近郊。该村村委一班人紧紧围绕群众急难愁盼,牢牢盯住影响和谐稳定的诸多事项,从自治上找寻破解之策,从智治上对接社情民意,让群众在基层治理上唱主角,谱写了村级基层治理的新篇章。
近日,田村村民最为信赖的“有事好商量”为民协商议事室的议事员又出马了,这次他们的调解地点是新村业主老李家。
原来,老李因为邻居老马建房将雨罩建至自家院内,多次协调对方拆除未果,一气之下把老马诉至法院。议事员宋振宏、赵小明了解情况后,一方面向老马讲解相邻权的法律规定,让他知晓错在何处,另一方面则安抚老李,希望他以“远亲不如近邻”的心态平和对待老马,给对方一个台阶。一番背对背调解,双方各退一步,老李答应撤诉,老马表示立即重新修改雨罩,一起矛盾纠纷就地化解。
为民协商议事室
让村民“有事好商量”
今年以来,汾阳市栗家庄镇田村“两委”班子针对合村后治理难度加大、信访隐患增多的问题,组织成立了为民协商议事室,坚持“有事好商量”,让村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
为民协商议事室由村党总支书记李利兵担任议事主任,下设9个议事委员,协商议事范围涵盖治安、卫生、妇联、教育等方面。“有事好商量”制度规定,议事委员定期开展接待日活动,每月不少于2次,每次不少于半天;在接待、约谈、征询中发现的问题和收集的社情民意,根据情况进行口头答复、解释,或明确处理意见;联络员负责将发现的问题和收集的社情民意及时登记、整理、汇总,按程序交送相关部门处理,督促承办单位及时反馈处理情况。
龙某是田村郭家庄组居民,自家耕地被裕源公司流转,不巧的是裕源公司破产,因未收到流转费一事多年上访。经议事委员宋振宏、赵小明多方调查协调,并耐心做当事人的心理安抚工作,龙某土地流转一事得到了妥善处理。
“有事好商量”,亮出态度,“量”出感情,暖了民心。截至目前,田村运用“有事好商量”制度,围绕村民矛盾纠纷、村庄环境治理等群众关注的急难愁盼问题开展了200余次协商议事活动,让群众的烦心事得到合法合理的表达,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改进了村民关系及干群关系。全村迄今未发生一起刑事案件、民转刑案件、重大群体性上访事件。
党建引领聚合力
综合治理谱新篇
田村以党建为引领,积极铺设5G网络,打造“党建+田村数字乡村”平台,强化阵地建设,实现了党建水平快速化提升、村务政务数字化管理、便民事项智慧化服务、集体经济多元化发展。
田村始终坚持把突出党支部的政治功能放在首位,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切实提升党员干部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不断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通过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引导群众、赢得群众。充分发挥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和表率作用,加快促进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实现新突破、取得新成效。
与此同时,田村推行全要素网格化管理,设网格员8名、网格联络员48名,覆盖全村1700户4000余人。网格员通过微信矩阵、走访入户、调查访问等方式,将村民串联起来,在做好“人、地、事、物”信息采集管理的同时,宣传惠民政策,深入了解群众所思、所想、所需、所盼。
“过去有事得自己去找村干部,现在手机登录平台就可以发布信息,或者就近找网格员反映情况,很快就有村干部主动前来对接并及时解决问题。”说到为民办实事、办好事,村民梁信逢人就夸。去年10月,梁信在散步时发现村口路面出现坑洞,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便通过平台的“随手拍”板块将该事上报。村干部第一时间调查核实,安排专人对问题路面进行修复,及时保障了村民的出行安全。
“数字乡村”建设
绘就田村振兴新蓝图
释放数字红利,提升农民数字素养,实现数字赋能乡村美好生活。
在动员社会力量,充分营造“自我管理,自我监督”浓厚氛围的同时,田村不忘在“智”治上狠下功夫,通过实施一系列科技创新,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优良成果,共享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红利。
去年以来,汾阳市大力实施“数字乡村”建设,让乡村治理数字化、农民生活智慧化、农业产业智能化,努力打造城乡融合发展的新格局。田村作为汾阳市“数字乡村”试点村之一,经过积极探索实践,现已建成集乡村产业、乡村服务、乡风文明、乡村治理等“多位一体”的综合平台,进一步助推乡村治理从复杂、被动、分散向集约、高效、精准的转变。
村务怎么样,网上就能看。田村利用小程序将党务、村务、财务、制度和人事等村情全部公开,方便群众及时知晓。“原来,党务村务财务公开的方式多限于张榜公示,现在公开的内容都上网,不仅村内群众,就连在外务工的群众也能随时随地了解和监督。”田村党总支书记李利兵说。
“现在好了,足不出户就能看到自己的养老金信息,还能及时了解党的政策和村里的相关通知。”老党员乔凤保熟练地从手机上打开“小翼管家”App,找到“我的乡村”,翻到“村务公开”一栏,就可以关注村里近期的变化。
90后到村任职的大学生任静,在外工作了一段时间,在一次偶然的机遇下,了解到家乡招聘到村任职大学生,便主动报名,选岗到田村工作,直接参与田村“数字乡村”平台建设,主要负责村里对外宣传和网上发布村务、政务信息。用她的话说,“真没想到乡村振兴也可以这样做!”
一张屏、一张网、一组摄像头、一个App组成的田村“数字乡村”平台运行半年来,交出了这样一份答卷:推送村务政务信息140余次,监测乱搭乱建16起,服务游客群众1000人次……
“今年,汾阳市在试点的基础上,有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重点用好‘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快构建全流程一体化在线服务平台和便民服务网络,不断提高乡村善治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田村始终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让数字赋能乡村治理,努力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提升基层群众在‘数字乡村’建设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在接受采访时,李利兵如是说。
本报记者李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