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要闻

助农“试验田” 驻村“希望田”

——省委政法委驻阳高县乡村振兴工作队小记

  在大同市阳高县王官屯镇杨庄村路旁,有一块成型的田地。远远看过去,一条条笔直的机耕道平整成方,这是省委政法委驻杨庄村工作队的试验田,更是村民的“希望田”。
  “这块试验田是我们工作队因地制宜,集思广益,结合村里的实际情况开发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只要我们路子选对了,村民看到收益了,乡村振兴也就能持续平稳向前推进了。”半年多的驻村时间,让工作队队长文武龙不敢有丝毫懈怠,尽快给村里找到一条发展路径成了他的首要任务。

集思广益 找到增收新路径

  省驻阳高县乡村振兴工作队大队长闫文军告诉记者,杨庄村种植结构单一,村民收入主要靠高粱、土豆、玉米这“老三样”,地势平坦、地下水源丰富的优势并没有得到有效利用。为此,他们与村“两委”班子广泛交流走访调研,邀请技术人员实地考察,最终决定改变种植结构发展中药材,建起45亩党参种植示范基地并顺利完成移栽。
  起初,村民种植中药材信心不足,大多在等待观望。工作队队员一致认为:“大伙对中药材种植缺乏信心,一怕种不出结果,二怕种出来后无人收购,这种担忧很正常。打破这种担心,不能靠嘴说,得靠我们自己率先行动起来,只有让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效果,才会自觉自愿地加入到药材种植的行列中来。”
  工作队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村的举动赢得了村民的支持。很快,由他们牵头成立的阳高利民药材种植合作社,迎来了首批五名村民的加入。工作队牵线搭桥的长治振东药业也与合作社签订种植合同,以“公司+合作社+基地”的模式共同促进产业兴旺、农民增收。
  “明年开春再种200亩板蓝根,让杨庄村真正成为中药材特色产业村,村民都成为种植药材的行家里手。”省委政法委驻村工作队包村队长梁宏早早构思好了村庄的发展蓝图。

积极谋划 拓展文明新实践

  为改善村居环境,驻村工作队自掏腰包清理渠道的淤泥杂草,协调镇政府解决主干道结冰难以通行问题,为村民姚天亮等人提供临时性岗位增加收入,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并捐助生活物资1000元。
  此外,工作队多方协调,筹备利用闲置场地为村民建设法治文化广场,安装篮球架、乒乓球桌,同时推动“颐养”工程、建设日间照料中心尽快落地,从而推动驻村工作在文化建设方面取得新突破。

倾心帮扶 “驻”到群众心坎里

  与此同时,工作队精准施策,确保乡村振兴不落下一名村民。他们制作联系卡送到每家每户,帮村民姚某、杨某办理临时救助、低保,替村民张某购置遮阳网,引导村民贾某向省仁爱天使公益基金会申请大病救助,与村书记、村主任对接工业园区企业,先后介绍5名村民入厂务工。
  工作队倾力付出,村民们投桃报李。这不,村里人送来辣椒、豆子、杏仁,工作队回赠茄子、牛奶、月饼,欢声笑语回荡在工作队驻地的每一个角落。

本报记者杨锐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3-11-17期

  • 第2023-11-16期

  • 第2023-11-15期

  • 第2023-11-14期

  • 第2023-11-13期

  • 第2023-11-10期

  • 第2023-11-09期

  • 第2023-11-08期

  • 第2023-11-07期

  • 第2023-11-0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