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版:要闻

“我们要为群众解决这件烦心事”

侯马市检察院根治电动车违规停放充电顽疾

  “有了车棚不仅电动自行车停放更安全,还再也不愁没地方充电了。”今年年初,侯马市人民检察院在对部分住宅小区内消防安全问题整改情况“回头看”时,发现某小区已经将电动自行车车棚建好,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频发,规范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充电是关系民生的大事。2023年9月,侯马市检察院调查发现,某高层住宅小区内,各单元楼都存在电动自行车停放堵塞消防通道的情况,部分居民还在单元楼一层的一间毛坯房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且房内未配备消防器材。部分单元楼的公共走道、楼梯间还存在“飞线充电”现象。
  “这些电动自行车、自行车都堵在单元楼门口,进出不方便,万一起火,会影响逃生的。”调查中,小区居民向检察官反映。
  “住宅小区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现象一直是社区治理的顽疾,我们要追根溯源,彻底为群众解决这件烦心事。”检察官立即向相关行政机关发出检察建议书,督促其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及时制止违规行为,全面消除安全隐患,提倡在高层住宅小区内设置电动自行车集中存放和充电场所,并大力开展典型火灾案例警示教育,引导群众增强消防安全意识。
  收到检察建议书后,侯马市开发区消防救援大队立即督促该小区物业整改消防安全问题。市消防救援大队聘请检察官担任特约廉政监督员,督促指导全市住宅小区开展了一次消防安全隐患自查自改。同时,鼓励引导各物业服务企业安装电动自行车电梯禁入系统,建立电动自行车集中停放、充电区域等物防、技防措施,并加强对物业从业人员的安全培训。市应急管理局进一步加强消防安全督促指导,结合近期事故教训,利用安全生产例会、侯马壹资讯等平台强化警示教育,持续开展各行业领域消防安全排查整治,坚决防止各类火灾事故发生。
  今年1月初,检察官前往各小区核实电动自行车消防安全问题的整改情况时,发现很多小区的电动自行车车棚已投入使用,部分小区还安装了电动自行车电梯禁入系统。小区内电动自行车规范、集中停放、充电,不仅提升了小区的整体环境,也使居民的居住环境更安全,真正实现了公益诉讼检察融入社会治理为民排忧解难。

本报记者狄红生 通讯员任育瑶 陈纪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1-10期

  • 第2024-01-09期

  • 第2024-01-08期

  • 第2024-01-05期

  • 第2024-01-04期

  • 第2024-01-03期

  • 第2023-12-29期

  • 第2023-12-28期

  • 第2023-12-27期

  • 第2023-12-2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