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了检察官这个职业,就要努力将公平与正义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阳泉市郊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田瑶日记里写有这样一句话,是她的职业追求。从检10余年,从公诉到侦监再到未检,她始终奋战在办案一线,既参与多起重大涉黑案件的办理,又以教育、感化之心,帮助多名涉案迷途少年回归社会。2023年12月,田瑶获得最高检表彰,荣记个人一等功。
自参加工作以来,田瑶经受了重重考验,面对孩子小、困难多的艰辛,面对人手少、任务重的压力,面对复杂多变的案情,她妥善处理学习、工作、家庭之间的矛盾,时刻以工作为重,主动作为,不推不靠,不躲不拖,克服重重困难,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记得刚参加工作不久,田瑶就接手了一起涉案资金1000余万元的诈骗案。面对复杂的案情、细碎的证据,田瑶静下心来,暗暗为自己打气:“巨大的涉案金额,对犯罪嫌疑人来说可能是终身的牢狱之灾,如果办案不细致,不只是对受害者不公平,更会让法律蒙羞。”她精心设计讯问提纲,细心寻找每一个突破口,与办案民警同步工作,抽丝剥茧,层层把关,压实证据。庭审中,她举证过程简洁,逻辑思维清晰,彰显了“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的法律准则。最终,犯罪嫌疑人得到应有的惩罚。
之后,田瑶还先后办理了“8·14”特大杀人案的审查逮捕、在逃30余年的冯某某强奸案、阳泉市首例溺婴案等重特大案件。对每一起案件,她都以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坚守严防冤假错案的法律底线,全面复核证据材料、准确理解法律规定,保证案件的规范性、严肃性、保密性,取得了良好的办案效果。
2015年,田瑶被阳泉市人民检察院点名指派,参与办理了荣某某等9人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性质组织案。40余本案卷、数万字的审查报告,是她顶着孕期反应,加班加点,一页页审查、一本本翻阅、一项项核实、一字字敲出的。开庭时,她放下嗷嗷待哺的孩子,一出庭就是整整三天,唇枪舌剑,针锋相对,举证指控,全然忘记了自己还是一位哺乳期妈妈。在她和团队的共同努力下,该案顺利审结。
2019年,田瑶任阳泉市郊区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兼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工作办公室负责人,既办理普通刑事案件,又办理未成年人案件。作为一个“宝妈”检察官,田瑶感到未检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她决定用母爱般的关怀来做孩子们的教育、感化和挽救工作,用特有的检察温度来温暖每一颗走失的童心。
在办理未成年人王某某、宋某某盗窃摩托车一案时,田瑶了解到两个孩子都是缺乏良好的家庭亲子教育才沾染盗窃恶习的。经过对案件的细致研判,最终,她对两个孩子作出了附条件不起诉的决定。事后,她迅速展开帮教考察,利用微信视频与孩子们聊天、对其父母开展亲子教育,疫情期间也从未间断。8个月考察期结束,其中一名孩子继续在学校学习,一名选择了自己喜爱的服装设计工作。也正因为田瑶的帮助教育,两个曾经即将破碎的家庭重新有了家的温暖。
“感谢您给了我们第二次人生,没有您的帮助,以后的日子都不敢想象。”收到孩子们感激的话语,田瑶说:“不起诉决定不是纵容犯罪,而是为孩子们的青春提供了一个缓冲空间,开辟了一条悔过自新、痛改前非的光明大道。”
在一次又一次的唇枪舌剑中提升自信,在一次又一次的惩恶扬善中感受神圣,在一次又一次的帮扶教育中播撒人间大爱……多年的历练,田瑶曾经的那份生涩,早已升华为强烈的责任感和神圣的正义感。田瑶说:“学习的道路辛苦且漫长,我将拿好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在检察官的成长道路上继续前行,为检察事业交出令自己满意的答卷。”
本报记者孔维佳 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