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这辈子只能这样将就度过……谢谢你们,给了我活下去的希望。”遭受家暴被害人的一席话,让清徐县人民检察院的干警们如释重负。
近日,清徐县检察院成功办理了一起两省、两检院跨越千里联动司法救助的案件,将司法救助金发放到位,并联合民政、妇联等部门开展多元帮扶,让因案致困被害人真切感受到检察温度,推动为民办实事活动走深走实。
据了解,被害人唐某某跟随丈夫朱某某从四川通江县到我省清徐县的一处工地打工。因为一次家庭矛盾,愤怒的朱某某直接拿起羊角锤砸向唐某某头部,致唐某某重伤二级。唐某某在医院做了开颅手术后,出现神经麻木、肢体不协调等后遗症,后期还需二次手术,但因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支付高额的医药费等,生活陷入困境。
检察官依法以故意伤害罪起诉朱某某的同时,敏锐地体察到唐某某的现实困境,及时将司法救助线索移送该院第二检察部。经审查,唐某某是典型的困难妇女,属于检察机关司法救助的重点对象。清徐县检察院第二检察部立即启动司法救助程序,开通司法救助绿色通道,为其申请到2万元的司法救助资金。
一时的困境解了,但后续的治疗和生活又该如何为继?为尽快帮助唐某某摆脱困境,承办检察官主动与其户籍所在地四川省通江县检察院联系,联同该院对唐某某开展联合救助,帮助其缓解燃眉之急。两地检察院通力协作,不仅为唐某某申请到当地5000元的司法救助金,而且联合当地民政、妇联,对困难妇女实施全方位持续性救助,民政部门还为唐某某及其母亲办理了低保,同时向其发放了3000元临时救助金。
不仅如此,清徐县检察院办案人员还远赴四川省,与通江县检察院、民政局、妇联召开联合救助座谈会。两地检察机关通过综合协调开展经济救助、社会保障、心理疏导、法律援助等多渠道救助,让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同向发力,变检察机关的“独角戏”为多方参与的“大合唱”,使社会的特殊群体得到更全面深入的保障。
一场跨越千里的司法救助,一起饱含司法温度的异地协作,一次救助家暴受害者的暖心搭桥。在这起跨省司法救助案件中,两地检察机关主动担当作为,成功实现跨省爱心接力,传递检察温情。据悉,清徐县检察院将继续发挥检察职能,建立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融合机制,构建“1+N”全方位、多元化救助新格局,努力实现司法办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本报记者魏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