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版:明镜

回家过年

  •   进入腊月,年味儿就越来越浓了。
      穷困的日子里,春节对儿时的我最大的诱惑,就是穿新衣、吃美食。晋东南的新年美食当属黄蒸、花糕和饺子。
      升一炉大火,坐一口大蒸锅,软米粉发酵成面团,捏成窝窝状,包上红豆泥,再放在大蒸锅里一蒸,我们那儿叫黄蒸。蒸好、出锅,就点红糖、白糖,咬一口热气腾腾的黄蒸,在新的一年蒸蒸日上。然后是花糕,和点白面,捏成鸡、兔、老虎、小羊等形状,用面盘打底,将做成的小鸡小兔鲜花一个个、一层层插在面盘底座上,颤巍巍、活生生,像一个个绝美的工艺品。大年初一,把这些精美的花糕放在祭坛上,祭神灵、祭祖先,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好吃不过饺子,川汤饺子至今仍是我的最好。将肉丸、豆腐、粉条、土豆、海带、豆芽、粉皮、香菇等菜肴放入大锅中炖煮,再勾上芡,最后加入提前煮好的饺子,川汤饺子就可出锅了。有菜有肉又有汤,这谁能不迷糊?
      酿就浓浓年味的,除了这些可口的美食,还有一样最重要的,那就是“耍故事”,又叫闹红火。
      我们村常见的“耍故事”是唱戏和“耍马”。晋东南唱戏自然少不了梆子和落子。
      “清早起堂鼓响,王朝马汉排两厢。八十岁老公来告状,状告洛阳贼赵王……”这是《铡赵王》里包公的一段唱词,上党落子唱来雄浑豪放,满满正能量。“哈哈……薛家的威风又来了,只觉得身轻步健快如风,此番上殿胆气正,看一看昏君怎样行……”这是《徐策跑城》中老徐策的一段唱,只见台上的人随着鼓点边跑边唱,抖须,摇翅、耍帽……将跑向皇城过程中的悲喜交加展现得淋漓尽致。台上演员唱腔高亢、激情满满,台下的人们沉醉其中,连连叫好。
      “耍马”社火,“马身子”非常重要。用木板竹条,粗麻细布加固后的纸片糊一个马头,再做一个马屁股,一匹竹马便制作完成,往耍马人身上一系,十多人往那里一站,就成了骑在“马”上的战士。
      “大名府兵马多谁敢来占……”
      “噢!”
      “人似虎马如龙将帅千军……”
      “噢!”
      这表演的是《水浒传》中《攻打大名府》选段,一人唱,十多名表演“耍马”的人和,继而,一人唱,许多人和,再而,一人唱,所有围观的群众齐声和,声震长空,回荡整个村落……
      晋东南的村落,很少没有八音会的,我们村就有一个。唢呐、二胡、笙,加上大锣、小锣、梆子、大鼓,就是一个乐队,别看人少,敲打吹奏起来,那叫一个热闹,用气势逼人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八音会的灵魂是唢呐,长锁呐、短锁呐、大锁呐、小锁呐,吹起来撼人心魄。邻村有一个吹唢呐的人名叫牤孩,人如其名,人粗大,底气足,唢呐吹起来那叫高亢嘹亮,三里外都能听到。关键是他能用嘴吹,放在鼻孔吹,甚至口含三支唢呐一起吹,还可顶着水碗吹,顶着油灯吹,两腮一鼓一鼓,手指在唢呐上不停舞蹈,水不洒,灯不灭。每次表演,只要他的唢呐声一响,铿锵的锣鼓也敲了起来,唢呐越来越高亢,越来越嘹亮,似快速的响箭直刺云天,锣鼓声也越来越密、越来越响,如密雨般密匝匝覆盖了整个村庄,给节日的村庄更添了一份喜庆。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说黄蒸、花糕、川汤饺子是令人愉悦的美食,那唱大戏、“耍马”、说古书……无疑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食粮,这种精神食粮灌溉了我们的心灵,滋养了我们的思想,强化了我们的骨骼,支撑起我们的脊梁,也给我们打上了鲜明的中国印记。想到这里,我的内心忽然产生一种强烈的冲动,今年一定回家过年!

    范梨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4-02-07期

    • 第2024-02-06期

    • 第2024-02-05期

    • 第2024-02-02期

    • 第2024-02-01期

    • 第2024-01-31期

    • 第2024-01-30期

    • 第2024-01-29期

    • 第2024-01-26期

    • 第2024-01-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