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翻看手机相册,找到了一张珍藏的我与祁县法院东观法庭初相遇的照片,那会儿“东观法庭”四个大字醒目地悬在二楼顶上。
2016年年底,我到祁县法院报到,被安排到东观法庭熟悉卷宗,后又被安排到民二庭。来年三月人员调整,民二庭干警全体调整至东观法庭,那个春天我再次来到法庭。今年是我在法庭担任助理工作的第八年,近两千个日夜,每日往返三十多公里,飞驰人生六万公里。
东观法庭位于东观镇,只说东观大家可能不熟悉,可要提起乔家大院,一定会想起同名的电视剧以及剧中那声用祁县方言高喊的——“走嘞!”东观镇在祁县是个大镇,有悠久的历史,也有复杂的民情。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使得这里的运输业蓬勃发展,再加上老祖宗留下的财富,旅游经济也带动了很多人致富。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在这里我见证了法庭的晨昏日暮,四季轮转,也目睹了这里每个人的喜怒哀乐,蜕变成长。东观法庭见证了一批又一批老中青三代法官的优秀和卓越,他们有扎实的审判业务功底,有极高的法律素养,有令人叹服的调解经验,高贵的品德人格,有洞察真相的“火眼金睛”,有老当益壮的决心,有青年有为的志气!开庭、送达、草拟文书,调研、宣传、巡回审判,扶贫、志愿服务、送法下乡,法官们身兼数职,但事无巨细,全部亲力亲为。民生无小事,每个案件的背后都是法官的辛勤付出和默默耕耘,无论是法庭上,还是田间地头,无论是酷暑严寒,还是风雨交加,他们的身影从未缺席。
夏
在飞云之下以为忘了的家
东观法庭收案中占比较多的一类案件是离婚纠纷,“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应该是双方对过去婚姻生活的最后诚意。然而,久经案场的我,难得看到分手的平静,多的是相互指责、互相埋怨、推诿谩骂、激动掀桌,堪比“情景剧场”,一天一个“剧本”。
记忆最深的一个案件,是夏日的一次庭前调解,结局出乎意料也在情理之中。案件的原告曾在二十年前起诉离婚,我跟随的法官就是当年的承办人。时隔二十年后,原告再次起诉离婚,案件又分给了同一名法官。法官向原告了解情况,原告抿着嘴不好意思地笑了,“不管怎么样,您这次还得给我做主。”虽然对当事人双方的情况都有了解,但毕竟二十年过去了,法官通过庭前沟通充分了解双方的想法及诉求后,拟定了三套调解方案,决定进山调解。
上山的路蜿蜒曲折,越往上走,树木越多,住户越少。进山的路走了一个多小时,警车停在村委会大院前,我们和村干部了解情况后,徒步继续上山。走到一片玉米地前,迎面的两只牧羊犬警惕地叫了起来,我心里紧张,但告诉自己有狗在就有人在。果然,不一会牧羊人走了过来,他就是我们要找的被告。刚开始,被告眼里写满了戒备,指挥着牧羊犬收羊。我观察着眼前黑瘦的被告,已经没有了法官描述的当年模样,说话也少了锋芒。得知我们来调解,他没有拒绝。近2个小时,被告向法官大吐苦水,诉说着这么多年养育原告和原告子女的心酸。心里的难过释放出后,被告同意了我们的调解方案。
有时候,压垮人的可能是多年难解的心结和无处宣泄的情感,尽量给双方缓冲的时间,有些案件反而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秋
回忆办过的案仍在心头
秋天是允许人遐想的季节,风吹麦浪,收获是对每一分辛苦耕耘的期许。秋天我最喜欢看的是月亮,虽然每个月都有满月,但只有经过春夏月圆月缺的铺垫,才能在秋日抬头时共鸣那轮清冷的满月。
那些能让你反复思索的案件,一定有太多错愕的因。一起民间借贷案件,我准备庭前工作时,自言自语:“这个被告最近的民间借贷案子得有3件了吧。”于是,我和同事决定去被告的家里送传票,了解一下实际情况。
到了大门口的那一刻,我的记忆被激活了,跟同事说,“这里两年前咱们来过,那会儿送的是离婚的传票。”两年前,家里只有被告的父亲和未满一岁的孩子。孩子穿着单薄的衣服,看到我们时爬过来。被告的父亲说:“我没本事,儿子媳妇都跑了,留下孙子和我。”
我们推开门,仍旧只有被告的父亲和3岁的孩子在家中,我们试图让老人联系被告,却被拒绝。和老爷子聊天时,小孩走到了我身边,我问他年龄,却发现他还不太会讲话。或许因为很少和人接触,孩子的爷爷也寡言。了解完情况,我们从房间出来,关院门的那一刻,孩子突然跑了过来,从快要合上的门缝里,用力地伸出小手拽住了我的衣襟,眼神里写满了外出的渴望。
我们如实将被告的家庭情况反馈给承办法官,在法理和情理的平衡中,法官也有了更多的考量。在该案及后续涉及被告的案件中,承办法官均会不遗余力地为双方做调解工作,一方面为实现原告方的诉求,另一方面也为被告尽量争取延长还款时间,减轻被告的还款负担。
案子背后一个家庭的破碎就像一个不成熟的秋天,画上了休止符。法官们在案件中不辞辛苦的付出,也在为这个家庭重燃希望。
冬
我慢慢地听雪落下的声音
春夏“不疯”,秋冬“不燥”,来场雪,一切重归纯净。冬季虽然寒冷,但时间却并未凝固。每到冬季,时间的脚步反而加速了,猝不及防开启季尾模式。
接近年关岁尾,对有的当事人来说,年关难过。各种欠款纠纷、土地纠纷、离婚纠纷蜂拥而至,原告的诉求急切又简单,必须在过年前有个了结。法官的工作目标也非常明确,为了双方能过个安心年,法官们不遗余力抢时间、抓进度。
打印机常卡、签字笔常丢、电脑常崩……凌乱中造就法律人严谨的秩序,虽然满桌的卷宗与资料,但法官却能在十秒钟找出需要的文件。工作日复一日地进行着,已经数不清用废了多少支笔,写过多少页会议记录,电脑中码了多少万字。在无数案件的历练中,一次次从宽门进窄门,又从窄门进宽门,阅不尽的平凡世界。当然工作也会有难处,在送达中遭遇抵抗,在保全调查中遭遇冷漠,在涉诉信访化解中遭遇恶语。没有完美的结果,只有不断修复的心态。
后记:
我常常想起某个夏日的一场急雨,那天,我在办公室安静地码字。屋外的雨点配合着键盘的声音,像是两种乐器的较量。大概四十分钟后,雨渐渐停了。我起身来到法庭后院,闻着雨后的空气,看着蔚蓝的天空,眼前的场景像一幅卷轴水彩画在珍藏多年后被小心翼翼地铺开——湿漉漉的地面,摇曳的柳条,游动的云彩,罕见的彩虹,挂着雨滴的生菜叶,抻着懒腰的“警犬”。被大雨冲洗过后的法庭像久未谋面的老友,那一刻多希望时间能静止。庭前案中人生百态,庭后万物有灵且美。
薛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