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水县公安局嘉峰派出所辖区面积98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各类企业268个,经济总量占全县50%以上,村庄与企业相互交织在一起,各类社会矛盾频发,治安任务繁重。
近年来,嘉峰派出所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党建为引领,引入多元治理力量,深耕基层社会治理,打造“赵树理调解”样板,创新警源治理模式,在推动“软实力”向“硬成效”转化上作出有益探索。
2020年,嘉峰派出所被省公安厅命名为全省首批“枫桥式公安派出所”;2023年11月,该所独创的“赵树理调解”工作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被评为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同月,“赵树理调解”工作法又被评为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精品案例。
党建引领,筑牢基层治理根基核心力量
嘉峰派出所牢固树立“公安文化也是战斗力”理念,始终把党建放在基层社会治理的突出位置,秉持引领、传承、融合、聚力、突破的工作思路,深入挖掘“赵树理文化”中的群众立场和群众理念,全方位、多维度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
该所坚持常态化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党建工作日常化,通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把政治忠诚融入血脉,将党建、队建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同推进,着力推进党务、队伍、业务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全体民警辅警的凝聚力、战斗力。
与此同时,该所严格执行党员民警积分制管理,对党员民警的工作表现、学习情况、纪律作风等进行量化考核,并将各项工作进行“清单式”细化,一天一回顾、一周一汇总、一月一总结,有效激发了党员民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创新调解,打造“赵树理调解”工作法
嘉峰派出所将“树理文化”的群众立场、群众理念与“枫桥经验”“三治融合”融会贯通,总结提炼出了独具特色的“赵树理调解”工作法。“赵树理调解”工作法通过准确判断当事人“四理六象”的不同特点,开展“五先五后”循序渐进式调解,“三环七步”步步紧扣解决问题。这一工作法是嘉峰派出所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智慧结晶,为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提供了有力武器。
自“赵树理调解”工作法运用以来,辖区纠纷类警情下降了38%;实现民转刑案件零发生,非法上访零发生;调解成功率大幅提升,由75%上升至98.2%,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社会反响良好。
目前,“赵树理调解”工作法已在全县政法系统和平安建设成员单位推广开来,形成了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管控、治理闭环式一体化的多元预防化解新样板,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作用。
警务前移,积极探索为民为企新路径
嘉峰派出所按照“警力有限、民力无穷”的工作理念,将关口前移、重心下沉,延伸服务触角,拓宽服务半径,弥补管控漏洞,积极探索为民为企新路径,构建“一个派出所+N个村级警务室”的警民共建新格局。
该所设立了旅游安全警务室、校园安全警务室、婚恋纠纷情感警务室、警企联动警务室等多个具有特色主题的“赵树理警务室”,并将其作为主动警务和预防警务的主要抓手,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更成为收集情报信息、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治安的前沿阵地,构建了以派出所为核心,企业安保力量、社区志愿者、村民等多方力量参与的联动“棋盘”,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和群防群治强大合力。
科技赋能,提升警务效能强大支撑
嘉峰派出所充分发挥综合指挥室“最强大脑”作用,严格落实“1451”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情指勤舆督”一体化实战化机制落地见效;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推广智能安防系统,形成“布局合理、覆盖严密、高效实用、管理规范”的视频监控网。
该所整合全镇视频监控、治安卡口、社会小探头等资源,实时掌握辖区治安动态,及时发现警情并第一时间报告、处置,有效预防和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此外,积极引入无人机技术,加大警用无人机在旅游安保、防汛救援、日常宣传中的实战应用,实现“空地一体”立体巡防,助力辖区安保向智能化推进。该所通过科技赋能,不仅提高了警务效能,也提升了公安机关的信息化水平和现代化治理能力,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了更加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报记者郭志平 王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