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城,无论是楼宇森林的晨昏中,还是烟火街巷的人潮里,都能见到步伐矫健、英姿勃发的“藏蓝身影”,正是他们让人民群众感受到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去年以来,晋城市公安局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摆在首位,以建立完善“专业+机制+大数据”新型警务运行机制为抓手,统筹防范化解各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全力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社会治安大局持续稳定向好。晋城市先后被评为“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连续12年居全省第一。
完善“系统+机制”,打造防控大脑
“警察同志!我发现一个像炮弹的东西,你们快来看看。”
去年6月,高平市三甲镇从事废品收购业的陈某报警称,在处理废铁时发现一物品疑似炮弹。接警后,高平市公安局三甲派出所民警迅速抵达现场,一边进行封控,一边向市公安局情指中心请求支援。接到请求后,情指中心立即将警情推送至市局巡特警支队排爆大队,排爆大队迅速携带装备赶赴现场并成功处置。
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中,情指中心作为公安机关的“指挥部”“司令部”和110报警服务的中心枢纽,积极强化24小时值班勤务,实时掌握、传递、跟踪警情信息,精准下达处警指令,高效应对各种紧急突发情况。
近年来,晋城公安以“主动警务、预防警务”为导向,依托“圈层查控、单元防控、要素管控”结构布局,加快推进“1+3+ N”市级治安防控系统建设,进一步深化治安态势感知、数据汇聚治理、治安分析研判、基础应用支撑等信息化科技手段应用,不断增强治安防控的整体性、协同性、精准性。
派出所是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最前沿。依托市级治安防控系统,晋城公安同步推进社会治安整体防控中心与基础管控中心一体建设,建立市级、县级基础管控中心和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三级运行架构,制定派出所职责任务清单,统一向派出所下发原来由各警种条线下达的指令任务,实现了基础防控工作统一入口管理、统一出口派送,建立起“任务指令、防控需求、赋能支撑”的统一通道。
推动“改革+创新”,夯实防控根基
“最近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比较多,请社区警务队和办案队在日常巡逻和办案过程中,多关注一下。”城区公安分局南街派出所,每天的例会从未中断过。每天早晨,综合指挥室研判问题、对症决策、警令输出;社区警务队将社区警务室作为便民服务最小单元,采集居民信息、受理群众求助、调解矛盾纠纷,就地接处警情,进一步提升警情处置效率;办案队民警紧盯大案、不放小案,挤压违法犯罪空间,有力震慑违法犯罪。
晋城市公安局持续做精综合指挥室,结合城镇、农村地区实际,分类推进派出所“两队一室”或“一队一室”警务模式改革,制定“两队一室”工作运行机制,建立了57个标准化综合指挥室,根据市域主城区、城郊接合部、县域城关、乡镇农村等实际,探索形成四类实战警务运行模式。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小单元,也是创新社会基层治理的“试验田”。为进一步做细社区警务,制定了《晋城市公安局标准化警务室建设规范》《派出所办理刑事案件负面清单》。截至目前,已建立集治安防范、矛盾化解、窗口服务等为一体的标准化警务室131个。
依托“科技+人力”,织密防控网络
“在逃人员郭某于12时36分出现在某小区附近。”2024年6月17日,沁水县公安局端氏中心派出所综合指挥室警报器响起。原来,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将流窜盗窃网上在逃人员郭某信息纳入预警范围,民警发现后马上发出预警信息。8分钟后,民警成功将流窜至端氏辖区企图作案的郭某抓获。
近年来,晋城公安在环省界、市际、县际布设公安检查站、治安卡口,建设交警数字警务室和执法站,初步构建起区域圈层查控网络。特别是在市级“雪亮平台”汇聚社会面视频监控数万路,重点区域基本实现视频监控全覆盖,全市社会资源汇聚量居全省前列。
平安不平安,关键在治安,重点在防范。晋城公安通过在全市划分重点巡区和公安武警联勤辐射区,合理布建街面警务站、“1、3、5分钟”快反点位和警务无人机飞行队,有效将各类风险隐患降到最低。同时,多点布局、片区交汇、点面结合、站所(队)联动,最大限度地持续把巡防力量摆上街面,构建起“一点发起、全域响应、统一指挥、协同运行”的全时全域巡防体系。去年以来,巡防警力成功处置多起群访事件,抓获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507人,全市主城区街面打架类警情同比下降14.2%。
凝聚“警力+民力”,覆盖防控盲点
晋城公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积极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大力推进“警网融合”,推动市委平安办印发《关于在全市推行城乡社区警务与网格化服务管理深度融合的意见》,推行公安机关参与网格员考核培训,681名民辅警兼任村(社区)“两委”干部,不断完善社区民警与网格员信息互通、工作联动机制,切实提升警网融合质效。
“在这里摆摊,到处都能看见警察同志和志愿者巡逻的身影,他们还会时不时提醒我们安全用气、用电,注意防火、防盗、防电诈,这让我心里感到非常踏实和安全。”万品汇某商户摊主说道。
晋城公安持续在加强群防群治力量建设上下功夫,打造了“凤城蓝卫”“长河红警”“丹河义警”“平安联盟”“蓝焰义警”等一批群防群治典型,在平安建设、维护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面深化警保联勤联动,将保安力量融入社区警务团队或义警组织,研发全市警保联勤联动指挥调度平台,建立“市局(分县局)——派出所综合指挥室——保安从业单位——保安员”四级指挥调度体系,组建80余个保安队伍最小应急单元,做到“勤务动态一图监测、保安力量一键直联”。
本报记者郭志平 通讯员李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