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要闻

以法治力量筑牢禁毒防线

山西警察学院“禁毒防艾流动课堂”项目获殊荣

  本报讯(记者李青)3月4日,在省委社会工作部举办的全省首届新时代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山西警察学院“禁毒防艾流动课堂”项目荣获三等奖。作为全国公安院校中首个获评全国大学生科技志愿服务示范团队,该集体凭借20年的禁毒防艾教育经验,探索出具有警院特色的法治宣传教育模式。
  自2005年成立全省首支高校禁毒防艾志愿队伍以来,学院构建“党建引领+法治教育+专业实践”三维育人体系,依托刑事科学技术、侦查学等专业,组建了由15名“双师型”教师、32名公安实务专家构成的教学团队,开发了禁毒法学、公共卫生法治等特色课程,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等法律法规融入教学实践。同时,学院创新“双导师制”培养模式,8000余名经过系统培训的志愿者中,92%毕业后持续参与法治宣传。团队研发的禁毒防艾教具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项,“志愿服务指引”斩获全国公安院校创新大赛铜奖,形成了“理论教学—模拟实训—社会服务”全链条培养机制。
  据了解,该项目严格贯彻《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四五”行动计划》,构建“五位一体”健康教育体系,通过情景模拟法庭、法治微课堂等形式,将预防毒品犯罪、艾滋病防治等法律知识融入生活技能教育。学院创新开发的“法治教育云平台”覆盖全省87所高校,累计开展“模拟毒品听证会”等特色活动230场次。
  实践中,围绕“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项目团队足迹遍布全省117个县区,开展“法治宣传进万家”行动,并联合公安、司法行政部门建立38个法治教育基地,编制《禁毒防艾法律知识手册》发放超50万册。项目团队创新“网格化+法治宣传”模式,培训社区普法骨干1.2万人次,推动形成警校联动、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治理格局。
  目前,该模式形成“三全育人”(全员、全程、全方位)、“四维融合”(法治教育、专业实践、思政育人、社会服务)的可复制经验。作为公安部教育训练重点课题成果,其“法治教育前置+志愿服务实践+社会协同治理”机制为全国公安院校提供了示范样本。目前,学院正与省教育厅合作开发标准化课程体系,计划未来三年培养万名法治宣传骨干。
  “这份荣誉是新征程的起点。”项目负责人范斌表示,团队将持续深化法治宣传教育创新,推动建立校地协同长效机制,为健康中国、平安中国建设贡献公安教育力量。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3-05期

  • 第2025-03-04期

  • 第2025-03-03期

  • 第2025-02-28期

  • 第2025-02-27期

  • 第2025-02-26期

  • 第2025-02-25期

  • 第2025-02-24期

  • 第2025-02-21期

  • 第2025-02-2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