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援助是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是由国家建立的为经济困难的公民和其他符合法律规定的当事人无偿提供包括法律问题咨询、案件代理等帮助的制度。推进法律援助是顺应发展潮流、回应民众呼声的有力举措,对全面依法治国、推进乡村振兴、强化基层治理与现代化建设均有深远影响。
一、推进乡村法律援助的重要意义
(一)维护人民法律权益的根本体现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是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法律是保护人民的基石,是群众维护自身权益的有力武器,推进法律援助有利于民众了解法律知识、提升用法能力,使群众在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法律,在解决纠纷时灵活运用法律,有效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二)提升基层治理能力的有效手段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群众感知公共服务质效和温度的“神经末梢”。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统筹推进乡镇(街道)和城乡社区治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工程。推进法律援助可以提供文明高效的纠纷解决方式,进一步规范基层治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水平。
二、法律援助进村工作开展情况
笔者近期采用深入访谈、走访调查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我省某县法律援助进村工作开展情况展开调查,访谈对象包括该县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村干部、法律援助服务提供者以及普通民众,共收回有效问卷515份。从调查结果来看,在当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大力推动下,该县法律援助工作已颇有成效,但仍有可优化的空间。
(一)民众法律意识较强
在问卷调查的515份样本中,有62.76%的调查对象表示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会选择寻求法律,有49.32%的调查对象会选择自行调解,有13.59%的调查对象选择“忍让过去”等。这反映出该县有大部分群众愿意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与困难,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
(二)民众信任法律援助工作
对于“可以从哪些渠道申请法律援助”的问题,53.79%的调查对象选择“向县城的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寻求帮助”。问及“优先选择哪个法律机构寻求帮助”时,选择“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的调查对象占到41.94%,反映出该县群众对“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这个专门从事法律援助的机构由衷的信赖,也客观证明了该县法律援助工作效果显著。
(三)法律援助工作人员服务水平较高
在对该县法律援助中心的调研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当地绝大多数司法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态度认真,能够以专业知识为群众提供有力帮助。县法律援助中心主任谈到,工作人员下乡普法宣传时,家家都会派人来听,代理案件时只要民众感觉代理律师尽心尽力,即使败诉也很满意知足。在县法律援助中心工作人员的认真工作下,县法律援助中心获得了良好的声誉,群众对法律援助中心的信任程度较高,自主学习法律知识的意愿较强,遇到问题时能够主动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这也是该县法律援助工作颇有成效的重要原因。
三、乡村法律援助优化路径
(一)发挥人才作用
一是完善法律援助人员培训体系。建议法律援助有关部门建立人才培养机制,着力提升在职法律援助人员的素养,并加快培养法律援助后备力量,将参加法律援助工作作为法学专业在校大学生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职业资格证书的必要经历,进一步丰富法学人才实践体系。二是吸纳更多人员参加法律援助。该县某村多次荣获全国及全省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经访谈得知,某村法治建设的成果与村内一位司法局退休干部的无私奉献息息相关。这位老人退休后自发以绘制黑板报、开展普法讲课、无偿解答法律问题等多种方式鼓励村民学习法律知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了知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具备了较高的法律素养,他的事迹也鼓励了一众法学人才投入乡村法律援助事业。另外,建议法律援助有关部门广开渠道,积极吸纳法学专业大学生志愿者、社会组织成员、社区工作人员、退休法律人员参与到法律援助事务中,缓解法律援助服务供给不足带来的工作压力。
(二)提升服务质效
一是适时调整政策。针对“困难”标准模糊的问题,建议立法机关及时关注民众的新诉求,了解民众遇到的新问题,适时调整政策,及时回应民众的关切,使民众得到有力帮助,使发展成果更好更平等惠及全体人民。二是建立线上求助机制。针对寻求援助较难的问题,建议借助互联网建立方便实用的求助渠道,一方面收录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常见法律法规、政策条款,方便民众查询学习;另一方面与法律援助中心系统接轨,方便民众线上咨询,减少民众寻求帮助的成本,方便民众实时了解案件办理进度,使申请求助更加透明高效。
(三)拓展宣传形式
一是创新途径进行宣传。建议有关部门提升创新能力,创办专门公众号,发布与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以民众乐于接受的形式传播法律知识、宣传法律文化,既可以使民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法律意识,还可以降低民众学习法律知识的成本。二是创新方式进行宣传。在走访调查时,受访民众与驻村干部都表示更乐意接受主题舞台剧等新形式的宣传方式。包括该县在内的许多地方政府都有举办消夏晚会、庆“七一”晚会等传统,建议有关部门围绕法律援助主题,编排舞台剧等节目,参照主题晚会的方式进行巡演,使民众在轻松愉快中提升法律意识。
(四)加强资金使用
一是在“节流”上下功夫。建议对现有资金进行科学规划,一方面建立资金流向监控机制,合理利用现有资金;另一方面建立资金使用评估机制,提升资金使用效能,使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科学有效。二是在“开源”上做文章。建议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资金筹措体系,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加强对法律援助工作的重视,尽可能有计划地提高对法律援助事业的投入力度,重点加大福利彩票资金对法律援助事业的倾斜力度,缓解法律援助事业因资金不足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建议加强社会人员、基金会对法律援助事业的理解与认同,尽可能吸纳社会资金投入到乡村法律援助中,切实为法律援助事业添砖加瓦。(作者系山西师范大学社会学与法学学院本科生 胡云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