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匠心守护成长 法治托举未来

——祁县检察院特色帮教活动小记

  当晋商文化与法治精神相映成辉,一场以文化润心、以法治正行的特色帮教实践,在祁县这片充满历史底蕴的土地上悄然铺展。近年来,祁县人民检察院“祁心护未”未检团队立足本地丰富的晋商文化资源,深度融合晋商文化基因与非遗产业实践,先后开展“商道遗韵铸魂·家风传承新生”与“匠心承晋韵·‘祁’心护成长”特色帮教活动,引领罪错未成年人跨越时空与晋商先贤对话,在产业实践中感悟人生真谛,在法治阳光下重寻人生方向。

家风重塑:传统家训中的成长密码

  渠本翘作为“晋商八大家”之一,其家族兴盛离不开崇德重义、诚信经商的家风滋养。未检团队以渠氏家训为切入点,创新开展“家风新解”“家风宣读”“家书互诉”活动:家长分享晋商以义取利的故事,孩子解读“修身齐家”的时代内涵;未成年人现场宣读家训,结合家庭故事阐释治家智慧;亲子通过家书对话化解隔阂,检察官引导他们成为家风传播者,让传统美德在代际传承中焕发新生。这一“司法矫治+亲职教育+文化传承”模式,实现了法治与德治的深度融合。

匠心传承:产业实践中的技艺赋能

  祁县检察院联合玻璃器皿非遗传承基地,为罪错未成年人打造“文化浸润—技能赋能—就业托举”全链条帮教体系。在玻璃器皿生产线,未成年人目睹砂砾蜕变为精美器物,从选料、熔炼到雕刻、打磨,每一步凝聚匠人智慧。非遗传承人以“吹制绝技”为喻,强调“控温如守法律底线,雕刻需守行为准则”;在玻璃内画展示中,通过方寸间反向作画的极致工艺,引导青少年领悟“精于工、匠于心、品于行、创于新”的精神内核。
  职业培训中,未成年人亲身体验1300℃熔炉前的吹制工序,亲手制作琉璃制品时,成就感与责任意识同步提升。帮教团队构建“检察官+企业导师+社工”小组,定制个性化方案,并与企业共建“兴趣评估—职业规划—岗位对接”体系,助力未成年人从“学徒”成长为“非遗传承人”。晋商“天时、地利、材美、工巧”的造物理念,与守法、守信、守德的法治要求交织,为迷途少年铺就新生之路。

法治赋能:古今智慧中的法理交融

  检察官以晋商“伙计身股制”为引,剖析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六大保护”协同理念,揭示社会共治的责任担当;借用“股份制算账思维”,引导未成年人计算违法行为的家庭、社会与人生成本。通过对比晋商契约精神与现代法治原则,晦涩法条化为生动启示:晋商凭契约束商誉,今日法治护社会公正。
  从家风重构到非遗实践,从晋商契约到法治课堂,祁县检察院以“家风重塑+匠心传承+法治赋能”模式,助罪错未成年人重拾价值坐标。家训的传承凝聚精神血脉,玻璃器皿的淬炼隐喻人生锤炼,法治教育筑牢规则底线。这场融合文化、技艺与法治的矫治实践,不仅让晋商精神在当代焕发活力,更推动司法保护与社会治理的深度协同,为迷途少年架起通往新生的桥梁。

  本报记者袁慧芳 通讯员高爱霞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14期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12期

  • 第2025-05-09期

  • 第2025-05-08期

  • 第2025-05-07期

  • 第2025-04-30期

  • 第2025-04-29期

  • 第2025-04-28期

  • 第2025-04-25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