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

带着责任化解矛盾 带着感情防范风险

——退役军人昝某劳务合同纠纷案圆满结案

  •   2024年,山西省退役军人事务厅联合中国法律援助和司法行政英烈关爱救助基金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石家庄军事法院,在我省部署开展“法润老兵”(山西行动)专项行动。为有效促进退役军人涉法矛盾纠纷实质化解,我报开设“法润老兵”专栏,刊登“法润老兵”(山西行动)退役军人法律服务典型案例,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用法普法、宣传教育和示范引领作用。

      2014年5月,退役军人昝某受赵某委托,代其从事管理花草以及给工人记工等工作,工作地点为太原市晋源区某村一山脚下东北处的田地。双方约定,赵某按天支付昝某工资,每日100元。截至2017年4月,双方约定解除委托,经对账核实确认,赵某共需支付昝某工资51520元。之后,从2018年至2020年,赵某先后交付昝某60000元,其中含其他工人工资38100元,昝某本人工资21900元。昝某剩余工资赵某并未支付。
      后经昝某多次索要,赵某均以自己并非实际雇主为由,拒绝支付昝某剩余工资等费用,双方因此发生劳务纠纷。
      太原市作为“法润老兵”专项行动试点地区,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号、微信群等“四位一体”线上宣传矩阵,向包括昝某在内的退役军人精准推送了服务信息。当时,已经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的昝某,在得知“法润老兵”专项行动可以免费为退役军人提供法律服务的消息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在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帮助下,通过“法润老兵”微信小程序提交了服务申请。令昝某没有想到的是,律师志愿者很快打来了电话,在沟通了解的过程中,得知其一审开庭在即的情况后,立即与其签订了法律服务委托代理合同,昝某原本带着些怀疑态度的心彻底落回了肚子里。
      律师志愿者向法院调取了昝某提交的证据,经认真梳理分析,发现其自行整理的证据十分混乱,不利于证明其主张。考虑到昝某年事已高,且纠纷发生时间已近十年的客观实际,为便于沟通,律师志愿者与其一对一约见,逐项整理相关证据材料。为准确证明其应得劳务费数额,律师志愿者逐一比对昝某的考勤记录,制作了昝某的劳务工资计算明细表,收集整理可以证明其主张的一系列证据材料。看到律师志愿者重新整理的证据材料后,昝某深受震撼,动情地表示:“仅仅是从这份工作态度上,我就能深深感受到全社会对自己这名退役军人的尊崇尊敬。”
      出于实质性化解矛盾考虑,律师志愿者在征得昝某同意的前提下,向法院提出诉前调解的矛盾化解方案。在与赵某沟通协调的过程中,通过摆事实、讲法理,告知其面临的法律风险,努力推动达成调解协议。但由于赵某不认可与昝某发生劳务纠纷的金额,一再强调自己并非实际雇主,态度坚决地要求由法院来审理案件,导致未能达成调解意见。为避免事态进一步激化,律师志愿者从专业角度为昝某进行分析,努力安抚其情绪,引导昝某坚定依法维护个人合法权益的信心。
      诉前调解失败后,律师志愿者全力以赴做好应诉准备。为进一步补强证据链,律师志愿者和昝某一起收集了证人证言、通话录音、聊天记录等材料,向法院补充提交了证据。庭审期间,针对被告赵某提出的抗辩理由,律师志愿者充分运用法律武器和案件基本事实逐一进行驳斥。最终人民法院认为,原告昝某由被告赵某招用,接受被告管理,并由被告发放劳动报酬,且被告未有证据证明其受他人雇佣,故应当认定原告由被告雇佣。原告昝某提交的双方谈话录音、职工出勤考核表、工资领取记录单形成完整证据链,足以证明被告赵某尚欠原告昝某剩余工资未予支付,被告应当支付原告该部分款项,依法判决被告10日内支付昝某剩余工资。至此,昝某追索10余年之久的打工“辛苦钱”,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手中。
      案件审理结束后,律师志愿者温馨提醒:针对发生在昝某身上的劳务纠纷问题,一定要汲取教训,进一步增强法治意识、证据意识,以后再要出去打工的时候,无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尽可能不要以口头约定的方式与他人建立劳动关系,务必要签订书面劳动(劳务)合同。同时,为他人代为雇工、代领代发工资的行为,也存在较大的法律风险,应当依法办理相关书面协议手续,尽可能规避法律风险。
    典型意义
      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因劳务纠纷产生的经济问题屡屡发生,其中很多都是因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没有及时签订劳动(劳务)合同造成的。特别是一些发生在朋友、亲戚、同乡等熟人间的临时性用工,无论是用人单位还是劳动者本人,都容易出于彼此间的“信任”,采取口头约定的方式建立劳动(劳务)用工关系。这种情况下,如果不注意留存必要的证据,很容易引发各类经济纠纷。
      本案中,因为昝某没有与赵某(雇主)签订劳动(劳务)合同,所以在主张其合法权益时,遭遇了很大的困难。
      这起案件的办理过程也启示我们:一定要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外出务工时,务必提前签订合同,明确双方权利义务、违约责任,即使事先未能签订合同,在双方结算或者讨要劳动报酬时,也一定要让对方出具相关欠条等证据,以作为追索劳动报酬的依据,这样才能在发生拖欠劳动报酬纠纷情况时,得到法院的支持,并最终顺利拿到自己应得的劳动报酬。

    本报记者邢晓瑞 见习记者袁晓君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25-05-16期

    • 第2025-05-15期

    • 第2025-05-14期

    • 第2025-05-13期

    • 第2025-05-12期

    • 第2025-05-09期

    • 第2025-05-08期

    • 第2025-05-07期

    • 第2025-04-30期

    • 第2025-04-2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