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上初中时,有一次,历史课老师乘兴讲起本县历史上的大事件——清朝道光年间震动朝野的“曹顺起义”。印象最深的有一段歌谣,开头两句是:“耿峪耿壁好大胆,豆腐刀子造了反。”近读《曹顺起义史料汇编》(乔志强编),让人不禁怦然心惊。
歌谣中的耿峪、耿壁是赵城县(今洪洞县赵城镇)城东相邻的两个村子,农户大都有豆腐作坊,“耿”在当地方言里念“die”。“豆腐刀子造了反”并非纪实,而是一个形象化的说法,说明两村参与起事的人势甚众。武器当然也不会是小小的豆腐刀子,据资料记载,起义者尽出“各家刀棍农具”,“将弯的改直,圆的出尖,像是矛枪样子,连夜打造”。
何以如此仓促?原来这年农历二月十六,先天教教主曹顺跟师父韩鉴等商定,“陆续敛钱打造军器”,中秋节在赵城、霍州、洪洞、临汾四个州县同时发动起义。三月初三,曹顺突然得到在县衙当差的狄思亮急报:耿峪等村秘密习教的事,杨县官已经侦知,派了狄思亮和另一名县差查拿。杨县官即赵知县杨延亮,长沙人,进士出身,道光元年(1821年)补赵城知县,在任15年,有政声,尤重视教育,道光版《赵城县志》就是他纂修的。当时杨延亮已推升云南南安州知州,即将离任。曹顺听了狄思亮的密告,当下决定“初四日夜半起事”。
道光十五年(公元1835年)三月初四下午,“纠得徒众并逼胁村人共有二百多人”,曹顺分发器械,封韩鉴之弟韩奇、张汶斌为领兵元帅,李吉星、苗三娃为军师。为了给大家壮胆,曹顺伪称他“有法术,能避火器不怕枪打”,一切布置停当。曹顺、韩鉴在耿峪村坐镇指挥,三更过后,领兵元帅韩奇带着耿峪村六七十人,各拿刀枪棍棒,向县城进发。
曹顺何许人?据山西巡抚鄂顺安等审讯曹顺的原始记录,“曹顺供:是耿峪村人,年三十二岁”。在这份供词里,曹顺说他平日学习阴阳,会治病,兼学拳棒,与本村素习先天教的韩鉴交好,拜韩为师,习练闭目运气,常念咒语,供奉无生老母。又有,直隶人傅邦疑来山西传教,韩鉴让曹顺拜其为师。后来韩鉴因年老把教事交给曹顺,曹顺便成了赵城一带先天教教主。曹顺家境“贫苦难度”,为“多得银钱”,捏造说自己是释迦牟尼转世,能“知人前生”,且有“挑莲”之功,即用手指插入人口,向上一挑,可长气力兼祛疾病。他委托行医多年的僧人道洪“密为哄诱”,耿壁、耿峪及邻村农民“多半信服”,于是教徒猛增。曹顺用聚敛的钱修房子,动工取土时竟偶尔刨出一颗铜印。曹顺思谋:“铜印非常人之物,我既能得授,将来自当大贵。”这样一想,遂起意造反,定下攻取县衙的大计。
山西法治文化建设研究会 《山西法治报》社 宣
卫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