嘶哑的嗓音、磨破的讲稿和数不清的深夜备课,是一名消防宣传员的工作常态。通过日复一日的讲述,活跃在全省各地的宣传员们把安全的种子埋进千万人心里。可我知道,想让消防安全知识真正走进群众心里,并非易事。
记得第一次去企业做消防培训,我提前准备了火灾案例视频和互动问答环节,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兴趣。然而,当我在台上激情满满讲解时,台下众人或玩手机,或嘀咕“这些常识谁不知道。”见状,我的心瞬间凉了半截。
还有一次社区讲座,一位老人拉住我问:“姑娘,你说的‘电气线路过载’是啥?是不是插头用久了发烫?”那一刻我才明白,群众需要的不是枯燥的灌输,而是通俗易懂的讲解;不是晦涩理论,而是与生活紧密相连的知识和技能。
此后,我便努力把消防知识“翻译”成生活语言,不再只强调“禁止违规”,而是用“保护家人”代替,“老化的插线板就像喘气的病人,随时可能‘罢工’”“浇水等于浇汽油,会加速火势蔓延”……这样的讲解不仅群众愿意听、能理解,我也讲得愈发起劲、活泼、接地气。
找到方法后,我开始对症下药,在进校园宣讲时,我会通过消防知识竞赛、模拟演练,让孩子在玩中学。那专注的眼神里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仿佛每一道题目、每一次演练都是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冒险。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模样,想到人们因我的讲解重视消防安全,自己的讲解能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时,我觉得,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作者:阳泉市消防救援支队 吴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