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在大同市新荣区后山,2名孩子瞒着家长独自外出冒险爬山,爬到半山腰无路可走。大同市消防救援支队新荣区大队消防员迅速展开救援,助其顺利脱困。
2024年7月11日,运城市稷山县下迪村一名孩子为寻清凉钻进水罐无法脱身,运城市消防救援支队稷山大队消防员安抚孩子的同时助其脱身。
为防范此类事故发生,临近暑假,全省各地消防救援队伍以暑期儿童消防安全为主题,开展了消防安全宣传活动,全力为孩子们筑起了安全防线。
“不要在阳台、窗户边攀爬、打闹,不要在没有防护措施的楼顶、屋顶等地方玩耍……”6月10日上午,太原市迎泽区安全管理中心、广场救援站宣传人员走进东岗小学,为学生讲解校园和家庭中易导致坠落事故的隐患点,传授预防坠落方法,提醒孩子远离危险区域,定期检查维护防护设施。在实操环节,宣传人员还示范安全绳、安全带等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细致讲解穿戴和检查步骤。
在晋城市某小学教室里,消防员以近期发生的几起典型火灾案例为切入点,对电器使用不当、玩火、易燃物品堆放过多等发生火灾的因素进行剖析,并为师生们细致讲解了如何拨打报警电话、如何逃生自救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各类消防器材等知识。
在讲解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的使用方法时,宣传人员邀请班上几名同学上台示范。“姐姐,戴上这个是不是就不怕烟雾啦?”“对呀!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将呼吸器套入头部,拉紧头带,迅速逃离火场。”孩子们按宣传人员的指导进行操作,顺利戴上了过滤式消防自救呼吸器。
讲解结束后,宣传人员还组织孩子们手绘校园逃生线路图。孩子们纷纷拿起画笔,在纸上认真地画出教室、走廊和安全出口的位置。有的小朋友细心地在逃生路线上画上了箭头,指引着逃生的方向,还有的小朋友不忘在地图角落写上“弯腰捂鼻”的小提示,提醒大家在逃生过程中注意保护自己。
临汾市消防救援支队安泽大队日前将消防课堂搬到县北门小学操场,针对夏季溺水事件多发的情况,宣传人员生动讲解了防溺水“六不两会”原则,指导师生开展溺水救援情景模拟,让孩子们体验救生设备操作方法,牢记防溺水知识。
近日,临汾市消防救援支队尧都区大队宣传人员和辖区民警一同走进临汾二中附属小学、临汾汉德职中等学校,围绕校园及生活中常见的易引发被卡事故的场景、预防方法及正确处理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讲解。
“你们知道吗?教室的门窗缝隙、楼梯扶手的转角、健身器材的缝隙,还有家里的抽屉、洗衣机滚筒等都可能成为小朋友被卡的‘小陷阱’哦。”其间,宣传人员结合生动有趣的图片和视频,让孩子们直观地认识到被卡事故的多样性和危险性。
为了加深师生们对防被卡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宣传人员还通过现场竞猜、互问互答的方式,讲解了如何预防被卡事件发生,并叮嘱孩子们:“如果不小心被卡住,首先要保持冷静,在等待救援的过程中,可以尝试用肥皂水、润滑油等物品涂抹在被卡部位,看看能不能顺利脱困。”
宣传人员一边操作,一边详细讲解常见被卡自救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让师生们更加直观地掌握了应对被卡事故的技能。
日前,在吕梁市文水县东南街幼儿园里,宣传人员运用“小猪佩奇”动画元素,生动形象地讲解了火从哪里来、生活中的火有哪些、火灾会带来哪些危害及着火了该怎么办等消防安全知识。
宣传人员一边播放动画片段,一边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佩奇家做饭时要用炉灶,但火要是没控制好,会烧坏房子、家具,还会让很多小动物失去家,甚至失去生命。”
“如果佩奇家着火了该怎么逃生?”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宣传人员边比划边解答:“要用湿毛巾紧紧捂住口鼻,弯着腰、低着头,这样就能更安全地跑出去啦。”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了消防安全知识,提升了自救能力。
此外,各地消防救援队伍还开展了模拟火灾演练,指导孩子们按预定路线撤离到安全地带,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本报记者雷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