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孩子抚养费引发的纠纷屡见不鲜。近日,平陆县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了一起因抚养费引发的家庭纠纷,通过柔性司法与心理干预双管齐下,不仅解决了当事人的经济矛盾,更让破裂的亲情关系得以修复,成功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今年年初,李某(男方)与王某(女方)协议离婚,约定10岁女儿由王某抚养,7岁孤独症儿子由李某抚养,双方各自承担抚养费用。离婚后,李某为让患有孤独症的儿子获得专业康复教育,将其送入特殊学校,但高昂的康复训练费、特殊教育支出远超李某预期。因经济压力骤增,李某遂将王某诉至法院,要求其追加儿子的抚养费。
法院调解初期,双方对追加抚养费金额争执不下。王某认为离婚协议已明确各自负担,且自身收入有限;李某则强调孤独症患儿需持续干预治疗,每月额外支出达数千元,已经符合民法典中“子女特殊需求可提高抚养费”的规定。
承办法官在多次沟通中发现,李某执意诉讼的深层原因并非仅是经济问题——女儿随王某生活后,逐渐疏远父亲,甚至拒绝联系,亲情裂痕让李某心生郁结。
为彻底化解矛盾,法官首先联系李某女儿所在学校,并自费购买了书籍、文具等学习用品,以“关爱礼物”为纽带,组织双方当事人到校探望。其间,法官和李某不断安抚着孩子的情绪。当提及过往趣事,李某女儿也逐渐动容,最终扑进父亲怀中紧紧相拥。李某哽咽地说道:“是爸爸错了,没让你知道我一直爱你。”
法官趁热打铁,对双方进行劝导,最终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王某同意每月增付1000元,用于孤独症儿子的康复课程,并对李某已经支付的部分补偿4700元;因儿子孤独症不适合长途外出,王某每两月带女儿到李某所在地与李某和弟弟相聚,经常视频通话。
古红军 夏哲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