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去年以来,高平市人民法院敏锐把握时代脉搏,紧紧围绕审判职能这一核心,以创新为驱动,深度嵌入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精心打造并推行“三三制”工作法——通过强化源头解纷,将矛盾化解于萌芽;深化科技赋能,提升司法效率;延伸司法服务,拉近与群众距离,成功构建起党建三级联动强基固本、解纷三步协同定分止争、维稳三面防护长治久安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凭借扎实有效的举措,高平法院先后荣获晋城市平安建设领域先进集体、山西法院“一站式”建设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法院“为群众办实事示范法院”等多项荣誉。
党建三级联动
平安建设扎根基层末梢
高平法院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平安建设全过程,建立党组统筹、支部联动、党员示范三级责任体系,机关党委牵头与辖区15个乡镇(街道)建立党建联动机制,推动法官工作室与基层党组织深度融合。依托“党建+网格化”管理,组织干警常态化下沉社区104个网格,协同网格员开展法治宣传、矛盾排查、风险预警50余次,织密基层治理防护网。
在创建“枫桥式人民法庭”实践中,4个人民法庭扎根乡村一线,积极推动审判工作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米山法庭设立民调联络员工作室,推行“法官指导+专员调解”联动模式,实现各类纠纷就地解决;丹西法庭推动“一站式”婚姻家庭纠纷调处机制,实现家事纠纷调解全域覆盖;马村法庭运用“三长会商”机制,切实保护青少年权益、维护校园安宁,相关经验获央视报道;寺庄法庭主动联合属地公安、民政、司法、妇联等部门,建立人身安全保护联动机制,为特殊群体构筑坚实法治屏障。2024年,党员法官带头开展巡回审判、矛盾排查,全年化解矛盾纠纷15件,实现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解纷三步协同
构建分层过滤解纷体系
高平法院依托诉前、诉中、诉后“三级过滤”全流程调解机制,创新构建了“携手多元调+全程实质调+赋能云端调”全链条工作模式,通过关口前移、团队协作、精准施策,实现案件繁简分流、高效调解和审判质效“三提升”,群众司法获得感显著增强。
在前端,该院以和谐调解室为依托,联合信访局、总工会、妇联等多元解纷力量,共同推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2024年5月30日至6月3日,高平法院参与联调化解,与访调对接调委会成功调解一起涉及33名农民工欠薪案,帮农民工追回50万元工资款。近两年,诉前调解成功率显著提升,案件调撤率大幅增加,减少诉讼增量1600余件。
在中端,该院组建交通事故、家事纠纷、物业纠纷等多个专业化速裁团队,实现简案快办、高效化解纠纷。特别是物业纠纷“一站式”速裁团队,依托山西省智慧物业管理服务平台,联动街道、居委会、业委会,平均调解周期压缩至7日内。
在后端,该院建立“判后答疑+信访联席”机制,强化对抚养、赡养等家事案件的回访,及时介入执行难题,维护家庭社会和谐。院领导包案化解重大涉诉信访,实现信访回复率100%,全年信访量大幅下降,切实做到案结事了。
维稳三面防护
打造风险防控闭环系统
高平法院始终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司法实践,围绕依法惩治犯罪、优化营商环境、法治宣传教育3个方面构建风险防控闭环体系,推动司法服务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
“一老一小”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近两年,该院依法严惩电信诈骗、养老诈骗、非法集资等侵害老年人权益案件80件,被山西省反洗钱联席会议评为办理洗钱案件有功集体。该院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零容忍”,精准发出人身安全保护令,审结相关案件12件22人,筑牢特殊群体权益防护堤坝。
该院贯彻新发展理念,开辟涉企案件绿色通道,坚持快立快审快执,审慎适用强制措施。2024年,罚款、拘留等强制执行手段应用同比下降14.56%,有力服务法治化营商环境。开展“拖欠农民工工资积案清理”等集中专项行动,执行到位金额3.7亿元。近3年,该院累计发放司法救助金26.1万元,实现权益保障与司法温度并重。创新“司法+历史文化保护”模式,前置文化遗产司法保护关口,通过景区普法宣讲、巡回审判等形式,守护铁佛寺、羊头山石窟等文化瑰宝,让法治精神与历史文脉交相辉映。
此外,该院将法治宣传教育深度融入平安建设,推动法治信仰根植人心。针对不同群体定制“普法套餐”,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开展送法下乡活动,通过一系列举措,该院实现打击犯罪护平安、法治营商促发展、全民守法固根基的治理闭环。
从工矿乡镇到城市社区,从田间地头到工厂车间,“三三制”工作法已深深扎根高平大地,处处焕发治理效能。它以党建优势引领治理创新,以流程再造破解解纷难题,以系统思维筑牢平安基石,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让“平安高平”的成色更足、底色更亮。
本报记者郭志平 通讯员李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