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谷是闻名遐迩的晋商故里,素有“金太谷”之美誉。中医药、食品与其他产业共同组成了太谷的主导产业。近年来,晋中市太谷区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门着力提升业务管理水平,融合“晋商文化+检察职能+地域特色”,精心打造“检护谷安”公益诉讼特色品牌,将晋商诚信、进取、敬业的精神融入司法办案,有效维护了太谷区的食药安全,保障了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促进了经济发展,维护了社会稳定。
在办案实践中,太谷区检察院结合“食药安全益路行”等专项活动,办理了系列行政公益诉讼、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通过高质效监督助力区域食药安全,也有效维护了传统药企、地理标志品牌的合法权益,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
扎根本土需求
找准履职切入点
太谷有“广誉远”等传统中药品牌、太谷饼等地理标志产品行业,太谷区检察院立足公益诉讼职能,聚焦食药领域民生热点,紧扣产业特点,密切关注网络舆情、群众来访等线索渠道,在公益诉讼领域精准发力,筑牢群众食药安全防线。
在办理郭某某等5人生产、销售假药案中,该院组建刑事检察、公益诉讼检察一体履职办案组,全面展开调查,准确厘清责任,向法院依法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追究各被告人生产销售假冒传统中药的刑事责任,并诉请判决各被告人支付惩罚性赔偿金、在省级媒体公开赔礼道歉,得到了法院支持。该院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积极作为,不仅推动了药品市场的全面系统治理,更以检察职能促进了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
而在办理张某某假冒注册商标案中,针对办案发现的线索,该院联合多个部门开展走访调研,针对发现的侵害社会公共利益、行政机关履职不到位问题,督促行政机关开展全面排查、及时整改。同时,建议相关生产企业健全制度,以共同履职推进生产企业保证产品质量,提升品牌意识,加强地理标志产品、“老字号”企业综合保护工作。
发挥外脑助力
打好履职组合拳
太谷区检察院在办案中充分发挥特邀检察官助理、“益心为公”志愿者等外脑作用,在线索提报、检察听证、评估回访等场景下认真履职,借鉴外部智慧提升办案精准度,确保案件处理结果公开公正、可感可触。
在办理市场监管、卫健等行政机关对乡村卫生室场所等违规销售药品履职不到位系列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中,太谷区检察院通过邀请具备一定专业知识的“益心为公”志愿者参与案件回访,亲历评估各行政机关督促整改的效果,确保公益诉讼履职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从实际需求出发,积极扩充和调整“益心为公”志愿者库,加强与志愿者的对接。
今年,太谷区检察院结合办案实际,从当地高等院校招募了一批具有食药领域专业知识的志愿者,引导志愿者运用专业知识,深度参与办案,在检察公益诉讼领域发挥积极作用。
锤炼办案队伍
提升履职硬实力
太谷区检察院注重在办案实战中总结经验、提升素能,在线索摸排、办案讨论、磋商会商、文书审阅等过程中,优化知识结构、深化专业思维,锻造与新形势检察工作要求相匹配的高素质检察队伍。在办案中注重“一专多能”,以综合履职培育复合型人才,通过员额检察官、检察官助理参与公益诉讼检察、民事检察、行政检察等多条线工作,打破专业化分工带来的视野局限,提升应对复杂法律问题、应对新型案件的能力。
办案中,该院注重“依法规范”,严格遵守业务部门“每案必查”要求。在文书制作签批、案卡填录等流程中,落实书记员、检察官助理、检察官以及部门负责人、分管领导等各自职责。高度关注检察建议书、审查报告等重点文书,针对格式不规范、引用陈旧条款、说理逻辑不清等常见问题,以“过筛子”的方式发现问题,以“钉钉子”的精神解决问题,以“传帮带”的理念加强管理,通过查缺、补漏、提升的路径,促进检察司法公信力提升。
在办案中注重“数字赋能”,通过大数据法律模型应用广泛实践,提高干警将数字技术与检察业务深度融合的能力,解决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的问题。该院还进一步打通公益诉讼检察部门和刑事检察部门、各行政机关的信息渠道,不断深化数字检察联动协作。
展望未来,太谷县检察院将坚定不移地落实最高检、省检察院以及晋中市检察院的工作要求,以高质效公益诉讼履职持续发力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检护谷安”公益诉讼品牌,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推动法治建设贡献检察力量。
本报记者关振瑛 袁慧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