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警和志愿者的帮助下,我们终于见到了亲人……”日前,听障女子刘某芳在父亲、表姐等亲人的陪同下,为临汾市尧都区公安局民警赵向红送去一面锦旗,表达深深的感激之情。
赵向红工作之余,常年参与公益寻亲活动。今年5月21日,一名寻亲志愿者给她打来电话,讲述了刘某芳的寻亲故事——刘某芳是听障人士,现居住在河北省临城县,与家人失散20年,但清晰记得自己是临汾人,记得姥爷、舅舅、爸爸、姐姐、哥哥的名字,还凭着记忆手绘了家乡的道路地图。
寻亲之路坎坷艰难,更何况刘某芳是一个听障人士。接到寻亲信息后,赵向红第一时间通过公安户籍系统进行查询筛查,辖区吴村镇一名老人与刘某芳所述的姥爷姓名吻合。然而,一个令人遗憾的消息传来——老人已去世。赵向红不气馁,将刘某芳寻亲的情况通报给吴村派出所。派出所立即根据寻亲信息中的关联人员,查阅老旧户籍档案,安排人员到村里走访,并顺利找到疑似刘某芳亲人的电话。打通电话告知情况后,电话那头瞬间激动起来:“2005年,家中的确有一个孩子离家走失,这些年家人从未中断寻找,却始终杳无音信。”
2天后,赵向红在办公室接待了刘某芳的家人,信息核对无误后,决定让他们先进行视频认亲。家人怀着忐忑又期待的心情视频联线了刘某芳,当看到2张珍贵的家人合影,刘某芳的泪水夺眶而出,双手激动地比划起来,20年的思念与等待,在这一刻终于有了温暖的回应。
原来,因早年家庭困难,刘某芳自小在姥爷姥姥家长大,对姥爷和舅舅的名字记得尤为深刻。20年前,她瞒着家人跟随2名听障人士外出打工,谁知从此迷失了回家的路。这些年,她在河北省临城县结婚生子,日子过得还算安稳,但寻家的渴望从未熄灭。
寻亲成功后,由于刘某芳情况特殊,又要照顾上学的孩子,返乡不便。6月初,她的家人前往河北认亲。近日,趁着孩子放暑假,刘某芳带着孩子终于踏上了这片魂牵梦绕的故土。
本报记者狄红生 通讯员田哲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