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中央提出五年决战脱贫攻坚任务的首战之年。年初,泽州县委、县政府就立下军令状:“到2017年底实现13136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4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一年来,泽州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咬定目标,奋力攻坚,使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目前,全县已有周村镇南坡村,犁川镇坡西村、八良掌村,晋庙铺镇韩家庄村、北罗西村,柳树口镇东石瓮村、河东村、坂头村、岩山村、东南庄村等10个贫困村全面实现整村脱贫,脱贫人口达5503人。其中,通过发展产业带动脱贫2498人,低保五保和医疗救助政策兜底脱贫1701人,教育脱贫201人,劳务输出、安排就业脱贫698人,生态保护脱贫300人。首战之年实现了良好开局。
精准: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落下
泽州县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全县17个乡镇444个行政村,其中柳树口、山河、晋庙铺、李寨、南岭和犁川等六个乡镇贫困人口较多,占全县贫困人口的77%。其中,患病人口占到贫困人口的40%以上,无劳动能力或丧失劳动能力人口占到贫困人口的一半。这部分人群可以说是脱贫攻坚的难度所在。
为保证完成脱贫攻坚任务,该县制定出台了《坚决打赢全县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方案》,提出“两年脱贫三年巩固、脱贫不脱钩、全面迈入小康”的战略部署。《政府工作报告》将脱贫攻坚列为全县2016年着力做好的六方面工作之一。
“精准”是中央提出的要求,也是扶贫工作的客观需要。“精准脱贫”首先是对象精准。县委书记赵新年强调:“各级各部门要紧扣‘精准’二字,在精准到人、精准到户上下功夫,扎扎实实把底子摸清,把情况吃透,把措施定实,切实做到精准扶贫。”
按照县委工作要求,全县各相关部门严格把握贫困户识别标准,坚持“识真贫,真识贫”,各乡镇对建档立卡工作全面进行了“回头看”。不漏掉一户贫困群众,不让一个非贫困户混入。共登记识别贫困人口6408户14196人,其中,1113户2768人于2015年脱贫,2706户5503人于2016年脱贫,目前,仍有2589户5925人未实现脱贫。
通过精确识别,彻底解决了贫困人口底数不清、对象不明的问题,促进了各项扶贫政策措施和各类帮扶资源与扶贫对象的精准对接。
围绕“精准”二字,该县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实施特色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等“八大工程”,相继开展了特色农业扶贫、光伏扶贫等“20个专项扶贫行动”。
责任:向贫困户伸出温暖之手
该县县委书记赵新年在脱贫工作中强调:“带着责任,带着对老百姓的感情,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把工作成绩作为检验和考核干部政绩的重中之重。”
一年来,泽州县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坚持县乡村三级书记抓脱贫。引导各种扶贫资源向贫困群众倾斜,建设项目向贫困地区布局,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汇集。
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干部驻村精准帮扶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将干部驻村精准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认穷门”、“结穷亲”、“找穷因”、“拔穷根”,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县委、县政府先后与17个乡镇党委政府签订了脱贫攻坚责任书;31个县处级领导与联系点签订了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书、100个驻村帮扶单位与所驻村签订了脱贫攻坚帮扶责任书,24个贫困村全部落实了帮扶单位和驻村工作队,选派了第一书记。全县党员干部每人联系1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
川底乡虽是富裕乡镇,但富乡亦有贫困户。该乡采取“总支+公司”、“支部+合作社”、“党员干部群众+基地”的方式,在东部山区集体经济零收入的“三山一庄四道沟”八个村,建设万亩连翘产业基地,采取土地流转、务工等方式让贫困户积极参与,增加收入。
山河镇的青龛村,地处县域最南端,是一个与河南省接壤的偏远山村,经济发展滞后,该村共有贫困户12户,县人民医院与该村结队帮扶后,该院四个党支部每个支部负责对3户进行帮扶。
晋庙铺镇盐厂村是县外宣办的帮扶定点村,该村地处山区,蜜源丰富。根据这一特点,帮扶工作队为贫困户购置了蜂箱,组建成立了禅房养蜂专业合作社,并聘请技术人员上门手把手传授养蜂知识,使贫困户学到一技之长。
柳树口镇圪针掌村,根据自身实际发展蔬菜大棚脱贫致富,该村第一支书、晋城市水利局工作人员秦晨,更是为该村带来了蔬菜销售的新方式,组建成立了一个“圪针掌村无公害蔬菜微信预定群”。蔬菜成熟上市的时候,帮助村民将鲜活的蔬菜现场照片传到群里。群友通过微信预定蔬菜、用微信红包支付菜款,蔬菜供不应求。
可以说,全县上下形成了扶贫帮困的浓厚社会氛围。
政策:支起撬动贫困顽石的支点
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脱贫攻坚更是这样。该县县长高喜全强调:“坚持实事求是,杜绝弄虚作假;坚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坚持最大限度运用政策,绝不能突破底线。”
一年来,县委、县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有力地推动了脱贫攻坚的进程。脱贫资金哪里来,如何筹集?《关于统筹整合2016年省市县扶贫资金实施产业扶贫的办法》等政策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效途径。
一年来,该县共整合省、市、县产业扶贫资金1073万元,全部用于10个贫困村整村推进项目、贫困户单户发展的产业项目和其他经济组织实施的产业扶贫项目。在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负增长的情况下,确保了财政扶贫投入总量增长。预算专项扶贫资金达700万元,与“十二五”期间年均预算投入176.24万元相比增幅达297%。
易地扶贫移民搬迁,怎么落实?《泽州县人民政府“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移民搬迁实施方案及行动计划》《泽州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等,提供了具体的解决办法。目前,该县正在建设的金村、南村、山河、南岭四个集中安置点,共可安置916户2708人。
脱贫产业发展什么,如何扶持?该县先后出台了《泽州县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办法》《关于促进农村地区分布式光伏发电推广应用及光伏发电项目财政扶持的办法》《泽州县光伏扶贫实施方案》《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从政策层面保障了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
柳树口镇东石瓮村,全村共130户,其中,贫困户48户,在全县贫困村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工作中,该村选择了整村光伏脱贫的办法,采取“企业出资建设,家庭负责维护,分期偿还贷款”的模式,全村共安装光伏发电项目94户,其中贫困户安装34户。光伏发电运营后,每户每年可增加收入6000元,基本达到了既定脱贫目标。目前,全县已有高都镇大泉河村、晋庙铺镇北罗西村、南岭乡李沟村等整村安装光伏发电项目,且并网发电。光伏扶贫,已成为该县精准扶贫重点工程之一,同时,也是让贫困户受益最直接、最长远的项目。
一年间,泽州县全县24个贫困村有效结合各自资源优势、产业现状以及贫困户脱贫需求等情况,6个选择光伏脱贫;3个选择以养蜂为主要项目;7个以核桃、山楂、中药材、辣椒等为主要种植项目;3个以养羊、养猪为主要养殖项目;1个发展蔬菜大棚;4个以旅游为主要项目。
山河镇白河村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形成,建成标准化辣椒种植基地,建立起利益共同体和产业链,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脱贫致富;金村镇贺洼村石青自然村,由之前的空壳村一度变为当前的休闲旅游村,发展农家乐、果树蔬菜种植,让周边群众获得了就业机会,增加了人均收入。
成绩有目共睹,任务依然艰巨。2017又是一个崭新的时刻,一批全新的精准帮扶驻村工作队已肩负重任,踏上了新的征程!
本报记者 崔振海 实习记者 暴丽鹏 通讯员 刘国亮 张广忠
过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