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4日,中国能建山西电建承建的山西保德2台600兆瓦机组工程施工现场,在1、2号锅炉64个沉降观测点上方分别出现了二维码标记,引起了大家极大的兴趣。
这是该公司“二维码工程应用”进现场的新做法,旨在将信息化技术与项目管理相结合,创新管理模式,加强质量溯源意识,扩大品牌影响力。“互联网+”走进建筑工地,引领该公司进入信息管理新时代。
项目专工郭新宇对此颇有心得,在项目部举办的“二维码工程应用”培训活动中,他就以锅炉沉降观测点案例为题,配以精美直观的PPT,对二维码信息如何编辑、如何导入、如何在保证二维码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随施工进度进行信息更新都进行了详细讲解。大半个小时的讲解,让与会者领略到了“二维码”的独特魅力。
这样便捷的方式让大家兴奋起来。大家纷纷拿起手机,你扫我扫大家一起扫。嘀嘀数声后,详细完整的锅炉沉降点记录便呈现各自的手机屏幕上,锅炉沉降点的位置示意图、本次沉降数据、历史累计沉降数据等,还可以将二维码保存到手机,随时随地查询最新的沉降观测数据,巡检遇到技术难题,监管更方便,解决了传统方法信息难记录、难查询、难统计费时费力的问题。
“这下太好了,举一反三,在对于工艺流程的管理上,可以把技术指标、施工记录等数据录入二维码,只要手机扫一扫,便可直接查看相关信息,从而使得生产质量得以全程跟踪。”质保部副部长张帅马上应用到了自己的工作领域。
让“二维码”成为工程项目的“施工日记”、“说明书”,高效记录工程项目运行的每一天,反馈施工工艺的每一步骤。据了解,该公司已把保德项目作为试点,全面推行“二维码工程应用”,将信息化技术与项目管理相结合,以创新管理,提质量、树品牌,进而扩大中国能建品牌影响力。
本报记者 翁剑 通讯员 温秀丽 郭新宇
过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