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大同1月12日讯29个贫困村、7500贫困人口顺利脱贫,超出脱贫任务8.7%——2016年,浑源县按照“五个一批”、“六个精准”的要求,在“精”字上想法子、出点子,在“准”字上找根子、铺路子,产业扶贫、异地搬迁、生态补偿、教育脱贫、社会兜底“五大工程”捏指成拳,全力打出精准扶贫组合拳,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成绩。
立足优势资源,确保生产脱贫稳中求进。该县试行资产收益分配模式,17个贫困村、1707人折股量化到人,安排资金1160.8万元;实施了70个村每村100千瓦光伏电站扶贫项目,每村拨付8万元用于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和帮扶贫困户;总投资3.8亿元的4万千瓦地面集中光伏电站,收益400万元用于其余80个贫困村,每村分配5万元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又安排120.36万元帮扶未享受过资产收益分配量化折股的贫困户1770人;引进安瑞科技有限公司采用“公司+贫困户”的形式,在3个乡镇7个贫困村流转宜芪地3.3万亩,通过土地流转和黄芪种植、加工扶贫创收。
围绕居民安置,促进促使易地搬迁顺利推进。该县将生活条件恶劣地区、自然灾害地区、采煤沉陷地区的村庄进行统一搬迁、异地安置在距浑源县城不远的近郊,并及时跟进“挪穷窝”后的“换穷业”、“拔穷根”工作,确保“搬得出、留得住、富得起来”。2016年,该县把集中安置2345人与采煤沉陷区治理工程捆绑实施,主体工程已完成住房14栋741套,在建224套,完成投资7980万元,完成主体工程的80%。同时分散搬迁贫困户155人。
推进造林绿化,促使生态补偿扎实有力。浑源县通过招收居住在生态功能区的贫困人口担任护林员和扶持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的方式,实施生态补偿脱贫工作,目前,已实施了5000亩经济林提质增效工程和1500亩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增设建档立卡贫困户生态护林员236人,每人每年发放补贴1万元。成立18个造林合作社,吸收40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1100人增收。
实施惠民政策,推动教育帮扶与时俱进。通过实施大学生教育扶贫、雨露计划等工程,为165名贫困大学生发放助学补助82.5万元,为492名高中阶段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免除学费27.84万元;完成千村万人培训就业100人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300人,通过提高劳动技能,增加其务工收入;投资50万元和浑源师范合作培养250名贫困学生,进行电子商务、物流、制药培训,精准培育定向技能人才,发展订单劳务输出。
突出弱势群体,通过社会保障兜底。该县按照“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的原则,实施精准特惠救助扶贫,将5158名贫困群众纳入低保,为全县1961名重度残疾人每人每月发放补助50元;投资268.8万元为5.6万贫困人口(包括巩固人口)购买了大病救助补充保险和人身伤害意外保险;提高五保供养标准,为3945名五保户发放五保金809.931万元,2016年新纳入五保户6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