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的繁峙大地,一声声脱贫攻坚的集结号角,雄浑激越,正回荡在图强巨变的滹沱河畔!一个又一个实实在在的扶贫项目和举措,绘就了繁峙县脱贫攻坚的壮丽画卷。
“多亏了扶贫的好政策,才使我们住上了新房,喝上了干净的自来水,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移民搬迁到县城泽民二小区的下茹越乡左家窑村村民姚来恩高兴地说,“帮扶工作队员还签下了脱贫责任书,我们全家都感到日子有盼头了。”
如今,在繁峙县有越来越多的贫困户像姚来恩一样,对脱贫致富奔小康充满了信心。左家窑村贫困户精神风貌和物质生活变化的背后,折射出繁峙县委、县政府绝不让一户贫困户在脱贫奔小康路上掉队的决心和勇气。
繁峙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贫困村213个,贫困户17820户,贫困人口50220人,贫困发生率20.8%,13个乡镇个个都有贫困村。该县以压倒一切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众志成城,以披荆斩棘的作风和锐气,全力以赴打赢脱贫攻坚战。经过一年的攻坚,3625户贫困家庭、10541名贫困人口实现精准脱贫。
任劳任怨扎根一线四千干部投身脱贫主战场
“我要与生命赛跑,做些有益社会的事!”这是县教育局驻杨庄村第一书记宫廷泽挂在嘴边的话。
2015年,他因患尿毒症,接受了肾移植手术。担任第一书记后,他随身带着排异药物,常常是半个多月才能回家一趟。长时间的超负荷劳累致使他从2016年2月开始下肢出现浮肿。然而,一年来,他积极争取资金实施全村土地整理项目,使2000多亩旱地变为水浇地,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产出效益。
宫廷泽是繁峙县参与脱贫攻坚4112名干部中的典型代表。
繁峙县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构建了县、乡、村“三级书记齐抓”,包村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四支队伍发力”的扶贫工作机制。先后选派213个省、市、县驻村工作队,230名第一书记,4112名帮扶干部投身脱贫攻坚主战场,对上立下军令状,对下实行责任双签,形成了上下贯通、整体联动、统筹运作的攻坚合力。
山西建筑工程集团驻杏园乡黑山沟村工作队是真情帮扶的一个缩影。该企业投入15万元,为全村28户贫困户购买每头7000元的母牛28头,每下一头小牛奖励1000元,每年补助饲料款500元,贫困户年平均收益超过3000元。
输血与造血结合产业扶贫撑起一片天
繁峙县依托资源禀赋,坚持输血与造血结合,采取“政府主导、经营主体引领、金融助推、贫困户参与”的“1+1+1+1”四方主体联袂发展模式,通过实施特色种植加工、生态林业、健康养殖、中药材栽培、旅游产业、光伏产业、农村电商七大扶贫产业,带动贫困户实现稳定增收。同时全力探索建立企业及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脱贫利益联结机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脱贫增收模式。
繁峙县天河牧业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政府+银行+保险”的产业扶贫新模式,为农发村和南河会2村149户贫困户提供100多头安格斯新品种肉牛种牛,实现了两村469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繁城镇高升寨村的高占国,已经成为了绿源亨通公司的一名职工,每月可获得1500元工资。绿源亨通公司按照“贫困户贷款+带资入企+就业分红”模式,吸收繁城镇高升寨村165户贫困户800余万元贷款,贫困户参与经营和分红,实现稳定增收。
杏园乡天成村、牛家垚、铁家会、姚家庄、公主村5个村贫困户组建合作社入股杜永鑫农场,以“资金入股+资产收益”模式,带动110户309名贫困人口稳定增收。
繁城镇刁儿泉村组建了富兴通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吸收19个贫困户参与。砂河镇、东山乡等8个乡镇注册成立了13个扶贫攻坚造林专业合作社,召集社员416名,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员270人,占入社总人数的65%。正在组建的造林合作社还有17个,已然形成了“专业技术合作社+贫困户”的脱贫模式。
集义庄乡上永兴村通过“电商体验店+贫困户”模式,带动37户151人人均增收500元。
2016年,繁峙县落实农业支持保护补贴资金3383万元。贫困户种植特色小杂粮面积8.6万亩,仅此一项可带动贫困户人均增收681元。在大力发展健康养殖方面,繁峙县政府出台奖补政策,落实补助贫困户资金367.7万元。
此外,该县通过发展经济林和退耕还林、生态管护、国家公益林管护、造林劳作等方式,共实现生态脱贫收益1409.2万元,16774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受益。繁城镇白水杏特色林果产业带动了15个北部浅山区村实现整村脱贫。
建强产业基地的同时,该县实施贫困户“壮骨”工程,培训贫困对象5200人,实现劳务输出2680人,贫困户就业转移人均收入可达2万元以上。
易地搬迁加社会帮扶多措并举赢得民心
冬日里的南关村移民安置小区,虽没有夏日时节的姹紫嫣红,但错落有致的楼群、近在咫尺的滨河公园,处处展现出繁峙县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带来的变化。
易地搬迁是该县扶贫工作的重头戏,集中搬迁、分散搬迁、货币安置、集中供养四种方式稳妥实施,得到村民的认可。2016年,该县易地扶贫搬迁任务是1200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004人,同步搬迁196人。繁峙在县城、砂河2个安置小区新建移民房290套,回购存量房152套。严格控制住房面积和成本,人均不超25平方米,每平方米不超1200元,移民户个人出资最多不超2万元。特别是作为忻州市户籍50人以下行政村整村搬迁的试点县,今年户籍50人以下的15个村的搬迁任务已全部落实到村到户到人。
为给搬迁贫困户致富奔小康增添动力,繁峙县依托砂河产业集聚区、繁城农副产品加工园区以及城镇第三产业,大力发展移民搬迁后续产业,让搬迁移民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产业、能致富。同时,该县将社会力量参与作为全县脱贫攻坚的重要补充力量,开展了“六送六帮”活动。
这“六送六帮”活动包括,送项目、帮发展。繁峙县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沙万里为代表的一批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扶贫济困。2016年,沙万里主动请缨,共出资170余万元为小砂河村新建了诸多项目;送政策,帮立志。繁峙县政协开展了“一委员帮一户”活动,150名政协委员与836户贫困户结对帮扶;送爱心、帮生活。繁峙县工商联会员开展“一企帮一村”活动,20个企业与贫困村结对帮扶;送信息、帮就业。繁峙县妇联组织351名贫困妇女参加家政培训和刺绣培训;送技术、帮产业。杏园农合社开展免费科普培训30余场,培训贫困户1000余人;送服务、帮急需。繁峙爱心公益群募集善款20余万元,帮扶贫困人口20余人。
本报记者 王雁 实习记者 冯媛 通讯员 乔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