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幸福产业:让消费者更有获得感

  在过去的历史长河中,对幸福的思考和追求始终是个重要“议题”。如今,国人对于“幸福吗”的追问,已经逐渐变成了每个老百姓每天都会关注的“民生问题”。
  事实上,2016年6月27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的致辞中谈到,服务业成为第一大产业的优势在不断显现,幸福产业快速发展,既拉动了消费增长,也促进了消费升级。这释放出一个信号,随着中国经济结构的优化,经济增长模式由投资驱动型转向消费驱动型,幸福产业将成为中国最有发展前景的行业之一。
  “推进幸福产业提质升级。”楼阳生省长在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发展文化、教育、体育、健康、休闲、养老等幸福产业,规划建设融旅游、度假、养老、医疗于一体的健康养老产业集群,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精细化、品质化发展。
  “我父母从南京到上海、杭州,再到乌镇、千岛湖,一个星期的时间在华东游玩,这是他们退休后的第一次旅行,他们都感到非常开心。”在太原某事业单位工作的蒋琳琳在2016年“十一”长假之前为父母安排了一次丰富的旅程,像她父母这样刚退休的中老年人,大部分都已经将旅游视为晚年幸福生活的必需品了。
  除此之外,购买书籍,去剧院看话剧,到公园跑步,去健身房健身,补充营养品,缴纳养老保险……这是蒋琳琳父母和她自己都经常进行的消费,而每一样,都与幸福产业息息相关。
  2016年11月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扩大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领域消费的意见》,提出围绕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重点领域,通过提升服务品质、增加服务供给,不断释放潜在消费需求。
  有调查显示,世界上所有的消费形态中,旅游是最体现人们的生活心态的,也是幸福感最强的。省社科院社会学所的周洁说:“旅游业的潜力大,带动作用强,对国家的结构调整、经济转型能够带来比较快的效果,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比很多其他服务业都来得明显。”
  也正是认识到这一点,我省提出要把文化旅游业加快培育成战略性支柱产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以“旅游+”为思路,把握“安、顺、诚、特、需、愉”六字要诀。要建设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试验示范区,组建省级文化旅游投资平台,实施大项目建设、大企业运作,努力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大省向文化旅游强省的跨越,把山西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要大力培育文化软实力,挖掘文化宝藏,提高文化普惠水平,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繁荣发展文化事业。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推进幸福产业提质升级?
  大同市福利院院长靳保利认为,随着人口老龄化压力增大,福利院不应只局限于简单照料老人,而应积极致力于发展康养产业,全方位解决老年人各类生活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康养产业是老年公寓的细化发展,即从吃、住、医疗、文化等各个方面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山西宇达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卫恩科认为,幸福产业发展需从服务入手。就休闲旅游产业而言,做好服务,就要在休闲旅游线路上多做文章,不折腾,让游客玩舒心。沿线的酒店、商场等也要有一套统一规范的标准,要树立“游客的小事就是景区的大事”的观念。
  山西省卫生计生委新闻中心主任刘洋认为,在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医疗”通过对健康信息的研判,可以为精准医疗提供科学合理的咨询数据。从事健康服务的企业或机构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及时推送用户的相关医疗保健信息,促进大家提高健康保健意识。
  对于一名消费者而言,在进行服务型消费时,除了关注功能性之外,更多的是满足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要。而幸福产业,在于让消费者更有获得感。
  幸福是普通老百姓的普遍追求,老百姓盼幸福降临就是盼幸福产业健康发展。诚如一名网友所言:幸福产业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关乎百姓生活,做好幸福产业,才能让群众感受到切切实实的幸福。

本报记者 王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1-23期

  • 第2017-01-22期

  • 第2017-01-21期

  • 第2017-01-20期

  • 第2017-01-19期

  • 第2017-01-18期

  • 第2017-01-17期

  • 第2017-01-16期

  • 第2017-01-15期

  • 第2017-01-14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