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激发千千万万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培育和催生出经济社会发展新动力。这对于山西这个正处于转型关键期的资源大省、科技小省来说尤为重要,要实现对传统发展模式的颠覆,没有哪一条路比“双创”来得更加直接。
从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2年多时间里,创新创业如星星之火在我省迅速蔓延开来。
截至目前,我省共有省级以上众创空间101家,其中10家成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同时建有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3家,其中国家级10家;创业孵化场地达48.96万平方米,工位2万余个,聚集创客1.7万余名,创业团队3500多个,创业导师1995位。2016年,我省扶持众创空间发展专项资金共计1000万元。
当前双创工作进入全面、纵深发展的新阶段,今后山西会怎么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们既要做有心栽花花要开的事,又要做无心插柳柳成行的事,深化商事制度改革,营造更好环境,打造更大平台,催生激发新业态新模式。既要扶扰扶强,又是扶新扶小,努力让人人有创业创新机会,处处是创业创新沃土,让双创活力持续迸发,为转型综改增添动力。”
然而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我省双创工作起步晚,基础还很不扎实。
省政协委员、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所长张放陶就指出:“近两年,我省众创空间不断涌现,创新平台数量不断增加,但我们同时要注重创新文化的培育和引导。创新不一定非要在咖啡馆,众创空间的真正内涵绝不止是咖啡的味道,更不是圈地盖房子,只要让人才、项目、资金、市场等要素聚集起来,无论哪里都能成为创新的高地。”
如何让千千万万创业者活跃起来,汇聚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能?在刚刚闭幕的省十二届人大七次会议上,楼阳生省长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双创”专门列为一项重点任务。“报告从双创主体培育、双创示范基地创建、创业创新政策支持三个方面给予部署,要求要实现各类创业者‘拎包创业’、推动创新企业‘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要给予双创全方位的政策支持。特别是,报告将民营经济发展和双创工作一起部署,提出要通过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等改革,使民营企业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推动各类要素活力竞相迸发,推动各类市场主体百舸争流,形成‘龙头企业巨木参天、小巨人企业百木成林、小微企业漫山遍野’的产业生态。”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梁正华解读说。
今天,我们正在走进创时代,创业创新不仅是政策指向,而且是实践与理论并行的新兴事物,对山西而言,双创更是民生之需、转型之要。
2017年,我省将完善创业创新支持政策体系,进一步放宽新产业新业态的市场准入,降低创业成本,激励更多的人投身创业创新。加强双创财政金融支持。发展各类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创新双创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发展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服务,拓宽创业创新融资渠道。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要适当向小微企业倾斜,为更多的初创期小微企业提供第一笔政府性扶持资金,帮助其发展壮大。积极推广“助保贷”等融资模式,通过企业联保、互保,有效化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要多层次培育双创主体。引导国有大企业自主创新,充分发展龙头企业双创主体的示范效应,辐射带动区域关联企业提升创新能力。扶持一批高成长性创新型“小巨人”企业,实行“一企一策”的扶持方式,引导企业创造新需求、新市场、新业态。孵化培育一批具有高成长性的创新型中小微企业。加速推进创新型企业梯次发展。
据了解,我省将尽快出台双创示范基地认定办法和管理办法,支持多种形式的双创示范基地建设,年内要认定10家示范基地。支持清华控股太原创新基地等建设。支持新建基地型、旧企业闲置厂房改造型、城市楼宇型等小企业创业基地发展,实现各类创业者拎包创业。培育认定一批众创空间等孵化基地,力争2017年省级以上众创空间达到150家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