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版:综合新闻

春节电商“不打烊”市民继续买买买

  家住太原西矿街的市民小任,过年这几天除了去亲戚家串门,做得最多的就是窝在家里上网购物。
  细数起来,逛街购物、置办年货……这些关键词都说明一个现象,那就是每年春节都是消费者购物的高峰期。不过,历来受限于快递物流体系的瓶颈,对于电商来说,春节也意味着淡季的来临。
  不过,由于快递坚守岗位人数的增加,今年春节线上渠道的销售热度明显高于去年。同小任一样,不少喜爱网购的消费者都发现,即便身处内陆地区,但有些淘宝商家在春节期间依然可以将货发至山西。

“被动淡季”渐渐远去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就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电商春节淡季并不是消费者需求疲弱导致的“自主淡季”,而是因为物流、客服等服务在春节期间缺失所导致的“被动淡季”。也就是说,春节期间,不是消费者不想买,而是消费者买不到。
  即使如此,消费者在春节期间依然有巨大的消费热情。从去年天猫披露的“春节不打烊”数据显示,春节期间约有六成消费者使用手机进行过网购。其他几大购物平台数据也显示,2016年春节的购物用户数相较于2015年有较大提升。
  “大年初四看到苏宁的天猫店在做促销,就买了一只苹果表,本来以为要到正常上班后才能发货,没想到第二天就收到了,真的很方便。”市民王小姐笑着对记者说,希望以后“不打烊”活动能够涵盖更多的消费品类。

各方聚力掀起网购“大潮”


  记者了解到,为了让春节期间的销售更火爆,几大购物平台铆足了劲,发力今年的春节促销战。
  京东早在1月初就宣布将“年货节”延期至2月3日,贯穿整个春节期间,并为活动商品提供不间断配送服务。
  天猫则在春节期间继续启动“不打烊”活动。天猫相关活动负责人表示,今年的“春节不打烊”活动将覆盖全国主要城市,北至黑龙江,南至广东,西南至云贵川,西北至甘陕,东至江浙沪,活动商品涵盖商超、家电等多个日常消费品类。
  苏宁易购也从1月22日开始启动了“春节不打烊”活动,并推出“超级送”计划,全国消费者无论是在线上的苏宁易购网站还是线下的苏宁门店,都可以放心购物。
  此外,除了平台上,快消品牌也积极参与了线上年货大促,成为撑起今年年货经济的一大因素。
  以酒水为例,茅台集团春节前发布了“年货节”首个战报。仅1月1日至1月11日上午10时,茅台电商销售总额达16500万元。1月19日,另一个国内酒业巨头洋河也携手京东重磅推出“洋河超级品牌日”。活动当天,全场价格直降到底,消费者购买部分商品还可叠加使用满599元减20元、满999元减80元、满1999元减200元优惠券。

物流系统给力“坚守”


  众所周知,在春节这个特殊的节假日保证消费者网购的商品能够顺利入手,物流系统的坚守也是关键的一环。
  据菜鸟网络的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为了满足消费者的年货购物需求,菜鸟平台上大约有30万名快递员坚守在工作岗位上,这一数量比去年的12万人有了大幅增加。
  太原邮局中心局的吕主任告诉记者,由于部分民营快递有员工放假,运送能力“缩水”,而今年的电子商务势头相比往年而言更加猛烈,这些业务就都“堆”在全年无休的邮政头上。1月18日,全国邮政各级中心局快递包裹邮件处理量达到了2227万件,超过了去年“双十一”日处理量1973万件的峰值,1月19日处理量增至2396万件,再创新高。
  “我省的情况也是这样,为了应对邮件量的迅猛增长,我们号召机关和各直属单位干部员工积极参与帮扶工作,每天20人以上,每天工作近9小时,有力驰援了生产一线。”吕主任说。
  当然,面对今年的这些新风貌,消费者也很给力。网易考拉海购发布的《2017年货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七成人选择购买洋年货,网购金额预计比去年同比增长一倍。过去被视为食品界“奢侈品”的智利帝王蟹、新西兰长寿鱼、澳洲T骨牛排等海外进口食品,今年也受到了不少消费者的青睐,端上了更多人家的餐桌。

本报记者 王蕾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2-06期

  • 第2017-02-05期

  • 第2017-02-04期

  • 第2017-01-27期

  • 第2017-01-26期

  • 第2017-01-25期

  • 第2017-01-24期

  • 第2017-01-23期

  • 第2017-01-22期

  • 第2017-01-21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