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太原新闻

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双创”热情的“乘法”

  太原267个“双创”空间吸纳就业7.62万人,孵化企业8699户
  本报太原2月28日讯(记者 王秀萍)记者从太原市中小企业局了解到,为优化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环境,该市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创业创新热情的“乘法”。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各类创业创新空间267个,吸纳就业7.62万人,孵化企业8699户,其中孵化成功1943户,孵化成功率达22.3%;公共服务日益完善,已建成涵盖人才培训、法律维权、财务辅导、检验检测认证等13个种类的公共服务平台,惠及小微企业8.6万户。
  为给小微企业“减负”“松绑”,太原市中小企业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创业创新热情的“乘法”。
  一是政策松绑。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做到了“两个全面”。全面推行“三证合一”,去年,该市新增小微企业2.33万户,同比增长55.23%;全面实行“网上登记”,面向全社会推广“网上登记”新模式,群众足不出户,解决了登记注册难题。继续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涉及新注册小微企业的非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取消,行政事业性收费一律由市财政补贴。
  二是管理松绑,凡涉及小微企业注册的工商、质监、国土、规划、公安等行政审批事项一律依法下放到县(市、区)和开发区,市直部门不再审批,极大地提高了小微企业的办事效率。
  三是政务松绑,开展“待批项目大起底”工作,从房屋产权登记手续大起底、发改备案大起底、审批大起底、环保审批大起底和土地确权大起底等方面抓落实,为民营企业搞活松绑。活动开展以来,立项项目333件,总投资906.6亿元。活动的开展,进一步优化了民营企业发展环境,提振了企业内生动力。
  四是积极培育营业收入上亿元的“小巨人”企业,并将2016年培育“小巨人”企业数纳入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建立“小巨人”企业培育库,从政策引导、人才培训、引资融资、法律咨询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形成以考核带发展、以发展促提高的新局面,培育“小巨人”企业13户。
  据悉,通过政策松绑、减负让企,推动资金链引导创业创新链、创业创新链支持产业链、产业链带动就业链,促进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调整,实现以创业带动就业、创新促进发展。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2-28期

  • 第2017-02-27期

  • 第2017-02-26期

  • 第2017-02-25期

  • 第2017-02-24期

  • 第2017-02-23期

  • 第2017-02-22期

  • 第2017-02-21期

  • 第2017-02-20期

  • 第2017-02-1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