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省城的大街小巷,出现许多新式公共自行车,它不是大家早已习惯的公交公司运营的公共自行车,而是姿态轻盈、身披艳绿衣装的民营企业运营的自行车——
2月27日,张攀第一次使用共享单车去上班,直接把车子骑到了青年路的单位门口。“我们单位门口没有公共自行车锁桩,以前我骑公共自行车,找到锁桩后,还要走五六分钟才能到了单位,现在这个问题解决了。”张攀推着共享单车高兴地说。
新式公共自行车由酷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运营,是“互联网+”催生的市场产物,存放不需要车桩停靠上锁,完全是自由“放养”,填补了省城公共自行车未能覆盖区域的空白,成为交通出行的有益补充。
共享单车来到太原
仿佛一夜之间,一种轻快便捷的绿色单车穿行在省城的各条街巷,成为今年初春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这就是刚刚来到太原的一种共享公共自行车。
市民首先要下载APP到手机,然后输入手机号接收验证码注册通过;第二步,选择百度钱包、支付宝、微信支付,在线充值298元做押金;第三步,输入姓名和身份证号,完成身份验证,就成为一名具备租骑酷骑单车资格的会员了。
家住西山的曲新明说:“共享单车刚在太原出现,我就立刻注册使用。现在只要打开手机 APP扫描自行车上的二维码,车锁自动打开,每半小时按0.3元计费,且每辆车开锁关锁、所在位置,都被网络自动定位系统管理掌控,完全不需要担心防盗和找不到车的问题。”
曲新明告诉记者:“新出现的公共自行车,采用速率动能高效的链条传动,骑上去,明显感觉比普通自行车快,使出相同的力气蹬车更出路。以前,我一直使用公交公司运营的公共自行车,两者相比较而言,还是共享单车更省力。”
市民牛文欣说起省城刚出现的共享单车很高兴,她说:“今年春节,我们一家去广州旅游,广州到处都是这种共享单车,数量之多绝不亚于我们现在的公共自行车。市民随处都可以使用,很方便。当时,我就想,太原什么时候才能有这种方便的共享自行车,没想到,单车‘现身’这么快。”
打通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
相信很多使用公交公司运营的公共自行车的市民都有过这样的经历,找空置的锁桩比较难,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在繁华路段,想找一个空置的锁桩更是困难。共享单车最大的优点是,任由你想去哪儿去哪儿,摆脱目的地附近必须有锁桩的约束,它的出现解决了锁桩的难题。
共享单车出现的另一个意义就在于,打通市民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近年来,太原市委市政府在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问题上做出很多努力,大力发展公共自行车就是其中一方面。但是在西山、东山等一些地方,由于道路坡度超过公交部门的布点要求,安不成锁桩,公交公司运营的公共自行车仍存在一些空白区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首批出现的共享单车投放在迎泽西大街、西矿街、柳巷。虽然共享单车不需要锁桩,但相对来说,这些区域车辆较为集中。家住东山的市民刘先生在采访中说道:“我家门口没有公交车,公共自行车也没有锁桩。如果家中没有汽车,出行很不方便。现在,我下了公交车就可以骑共享单车,真正解决了我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但是,目前,太原市整体投放量不到1万辆,在出行市场上还是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全面发展仍需多部门配合
共享单车相比公共自行车来说,每半个小时收取3角钱,虽然收取一定的费用,但在找锁桩、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等问题上给市民带来很多便利,一经投放便受到市民的欢迎。
然而,共享单车在其他一些城市有运营成功的案例,也在一些城市发展遇到了瓶颈。今年1月份,共享单车进入郑州,首批投放5万辆,分布在各条街道上,但是由于车辆乱停放,影响城市交通和市容,经常被暂扣,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共享单车的发展。
目前,共享单车刚刚来到太原,如何能够借鉴其他城市成功经验,规避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达到长远发展的目标,山西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苗迎春认为,共享单车全面发展需要多部门共同配合,为其保驾护航。
苗迎春说:“太原公共自行车系统已经比较完善,而且是公益性服务。因此,共享单车在太原作为交通补充,重点应投放在公共自行车尚未布局以及市民出行较多之处。刚来到太原的共享单车已经被许多人接受。但像其他城市一样,乱停放等问题不可避免,未来可能影响城市交通、市容环境。从政府层面来说,应协调交通、城管、工商、规划、环卫等部门的相关工作,使其在提供服务时,促进经营者和受服务人群的行为合情、合理、合法。与北上广相比,太原的共享单车会受到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影响,但作为居民出行的补充,会有一个平稳渐进的发展过程。”
本报记者 姚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