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能否成功,一方面是取决于各级政府和旅游景区的决心问题,另一方面是取决于方法问题。来自曲江文化旅游研究院、西安曲江智造文化旅游产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地风景集团、北京绿维文旅集团的专家以专业的角度,围绕目前山西景区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发表了自己的意见。
打造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品牌
—— 访曲江文化旅游研究院、西安曲江智造文化旅游产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李聊
李聊之前从业金融20多年,他说,旅游就是一个社会事业,可推动社会整体升级。曲江几十年前还是一块不毛之地,曲江的故事都是2000年前、1000年前甚至是几百年前的传说,把这些传说用现代的语言解释出来,传递给社会,形成了一个整体的氛围,曲江国家文化旅游开发区现在已经成为陕西西安的名片,其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的经验值得大家思考和研究。
他说,是不是一个好的旅游品牌,要看消费者接不接受,要打造以消费者为核心的品牌,才会推动景区的发展。太行山大峡谷和皇城相府景区就是把曲江的观念和标准进行了很好运用。
他认为,景区是作为一个地区名片来存在的,立意要高,应该要从高、深、宽、厚突出特色。高就是景区作为一个品牌,要在更广范围内建立影响力和知名度,能成为世界级的景区就不要仅做中国的景区,能成为中国的景区就不要仅做山西的景区;深就是文化元素挖掘要有深度,不能表面化、肤浅化;宽就是消费覆盖面要宽,全域旅游更多的不仅是立体展现自然和人文景象,而是满足旅游消费者的多层次、全方位需求;厚就是服务的内容和标准要有厚度。
李聊说,体制机制改革不是表面文章,不是口号,要从深度上去理解、去思考,去挖掘一些元素。他认为,旅游体制机制改革的取向应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市场化:依靠市场去配置资源,引入不同所有制投资主体和竞争因素,政府不兜底;专业化:在景区建设和运营管理全过程引入专业策划、规划、设计、管理、运营等专业团队;产业化:不仅是依靠景区做旅游,而是全产业、全方位满足旅游者需要区综合发展,旅游业才有支撑,才有活力;金融化:产融结合而非搞金融产业,宏观层面可以以旅游产业基金支持和推动景区及相关产业发展,景区及相关产业的经营主体层面可以推动股改上市、挂牌新三板及省股交中心(四板),消费者层面可以大力推动旅游消费金融产品。
他建议,山西应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坚决搞活旅游经营主体,坚持走出去学习先进地区的好经验、请进来专业化团队提升景区管理和经营水平的方针,才能大力度推进山西旅游业不断上台阶。
找到景区适合的体制机制才是关键
—— 访北京大地风景集团总经理马晓龙
北京大地风景集团总经理马晓龙说,他们在山西做了一些项目之后,觉得山西景区的体制机制改革确实面临着关键的瓶颈期。聚焦到景区里面,山西有的景区是国营的,有的是事业单位,有的是上市公司,但是这些景区其实都没有一个固定的判断,比如哪个体制好,哪个体制不好。他认为,找到适合这个景区旅游资源品质、旅游发展定位的机制,这就是改革的目的。改革没有范本,没有一个统一的模板,找到适合你的体制就是最好。
针对目前山西景区在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工作中的一些问题,他提出了几条建议:
第一,分类指导。培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示范县、示范市和示范景区。改革创新没有固定的路径可以去走的,任何一个景区发展的环境不一样,面临的问题也不一样,分类指导最终的目的是对症下药,整合出一批或者一系列比较新兴的景区,做出改革创新的效果;第二,打造平台,充分发挥市场资本的带领作用。比如和中青旅、华侨城、中国旅游集团合作,这种合作尽量把它做到实处;第三,规划先行。改革怎么干,要请专业的人来做专业的事情。比如选一些综合性的机构,既有管理能力,也有运营能力,这样的机构才有利于对景区、县、市做好长远规划。
最后,他建议,山西景区的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没有一个成熟的模式可供拷贝,省里可以成立一个省级层面的旅游改革专家委员会,以便给景区提出一系列的专业化建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