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省将大力实施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房15万套;进一步完善公交设施、设备和车辆,拓展公交网线,加快运能增长,全省更新和新增公交车辆500辆,新增公交运营线路网600公里;突出抓好污水垃圾处理工作,基本建成太原、晋中、阳泉垃圾焚烧厂,全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5%……近日,省政府发布《山西省改善城市人居环境2017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对我省人居环境改善提出了更高标准。
设施建设,“四网”加速齐头并进
《计划》提出,今年要加快水气热等市政管网建设,实施电网改造,继续全力推进“宽带山西”网络建设,推进公共交通网络建设。
今年我省将实施设施提升工程。全省新建改造城市水气热等各类市政管网5215公里,进一步提高市政基础设施保障能力。推进汾河太原段综合治理三期等工程建设,新建改造雨水管网1520公里,其中实施雨污分流改造720公里。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太原、吕梁、长治三个省级重点推进市建设,形成示范效应。
实施电网改造,增加供电能力,新建、扩建变电站28座;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1095公里;新建及改造配电变压器439台。
继续全力推进“宽带山西”建设,新增固定宽带接入互联网用户100万户;全面部署4G网络,新增4G用户150万户实现城市全覆盖。
进一步完善公交设施、设备和车辆,拓展公交网络,加快运能增长。今年,全省计划新建、改造城市道路1000公里,同时还将加快行人过街天桥(地下通道)、人行步道、自行车道、无障碍设施和公共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全省更新和新增公交车辆500辆,新增公交运营线路网600公里。鼓励发展新能源公共交通体系,扩大公共自行车网络覆盖范围。大力发展轨道交通,加快太原地铁2号线建设,积极推进太原地铁3号线、1号线前期工作。
安居工程,15万套保障房促民安居
今年我省要加快实施棚户区住房改造,同步完善配套设施,全省开工改造城市棚户区6.81万套,工矿棚户区0.46万套,基本建成各类保障房15万套。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开工改造城中村5.75万户,同步完善配套设施。设施维护和环卫纳入城市体系统一管理。
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规范存量住房市场,发展租赁住房市场,鼓励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加大去库存力度,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全省商品房竣工1800万平方米。
环境提质,治水治气治垃圾
今年我省将继续加强市容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全省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平均达到76%。突出抓好污水垃圾处理,太原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其他设区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消除比例达到60%,加快城市污水配套管网建设,新建污水处理配套管网700公里;加快再生水回用设施建设,全省再生水回用率达到22%;推进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设区城市基本建成污泥处理处置中心。
开展城市河湖水系综合治理。重点推进大同市十里河入御河交汇处生态湿地工程、朔州市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等市区河湖水系治理项目建设,抓好13个县(市)河道治理工程建设,完成河道整治50公里,建设河湖蓄水美化面积2.48平方公里。
因地制宜推行垃圾分类,积极推广垃圾焚烧等综合处理工艺,启动建设朔州、吕梁、长治、晋城、临汾、运城等6个设区城市垃圾焚烧厂,基本建成太原、晋中、阳泉垃圾焚烧厂,全省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7.5%。
强化大气污染防治,推进“控煤、治污、管车、降尘”等重点领域的工作,有效防治雾霾天气,2017年全省平均优良天数比例较上年上升1个百分点,环境空气质量进一步改善。加快推进集中供热,到2017年底全省城市(含县城)集中供热率达到90%以上。提高清洁供暖比重,支持太原率先实现清洁供暖全覆盖。
生态扩张,1500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再增色
大力推进节约型、生态型和功能完善型绿地建设,全省新增城市绿化面积1500万平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提高0.5个百分点。加快城市外围绿带建设。加快推进城郊森林公园建设,每市高标准、高品质打造1个城郊森林公园;指导各市、县积极开展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市(县)活动,着力提升城市建设的绿化品质。
实施“绿色建筑行动”。积极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加大对市、县执行新建建筑节能标准的监管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绿色建筑,全省城市新建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比例达到35%;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达到45%。
本报记者 张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