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西省群艺馆和中共吉县县委宣传部主办的“人祖山杯”晋陕蒙三省民歌大赛将于6月20日在三省各市进行初赛,7月28日至30日在吉县人祖山景区进行复赛和半决赛,8月12日进行决赛。决赛设置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三等奖6名、优秀奖若干名,奖金高达20余万元。8月14日,将由山西省群艺馆组织参赛的优秀歌手在太原市青年宫为省城人民汇演献歌。
民歌是民间生活和风俗活动中的口头歌咏,是人类最早出现的语言艺术。据文献记载,目前发现最早的民歌《击壤歌》就出自于平阳之野,而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国风·唐风》中的12首民歌就全部来自于现在的晋南地区。山西省又与陕西省、内蒙古互为近邻,自古至今,三地百姓互有往来,物资彼此通汇,从未间断,而文化相互交流、包容与借鉴更是频次繁多,并早已形成既有浑然融合的大文化背景,又有相对鲜明特色的独体文化的相得益彰之势。特别是人祖山脚下的黄河壶口瀑布一带,在明清时期是秦晋商贸交流,内蒙古物资借黄河水运而下的交汇码头,有“旱地行船”之传统,生发出了“壶口原生态唢呐”、“搬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当时每年的人祖山庙会,三省区到壶口的商贸人员和当地百姓都去朝拜,听戏唱民歌,盛况空前。
三省区的民歌虽然都属于中国北方民歌体系,共同呈现了激情澎湃、豪放粗犷的原生态风格,但高亢悠远、舒缓自由的内蒙古长调;开阔奔放、炽热深情的陕西信天游;流畅悠扬、生动活泼的山西小调,又都各自显示了不同地域的人文风情与音乐元素。无论是站在崇山峻岭之巅,还是走在蜿蜒幽长的林间小道上,或行进在一马平川的康庄大路上,或奔驰在一望无际的茫茫草原上,人们在晋陕蒙三省区,到处可以听到或宛如燕语莺声的天籁之音、响遏行云的亢扬高歌,或如泣如诉的低吟浅唱、不绝如缕的清喉雅韵,这就是晋陕蒙三地民歌的沁人心脾的魅力。
人祖山位于临汾市吉县,毗邻黄河壶口瀑布,文脉上与2001年全国十大考古的柿子滩遗址相承,早在细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生存,是全国最早的祭祀伏羲、女娲的场所。近年来,人祖山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不但斥资3亿余元建设景区硬件基础设施,而且在文化投入上也不遗余力,先后编纂了《人祖文化源与流》《人祖山文化解码》等10余部人祖文化书籍,拍摄了电影《一乡之长》《保卫人祖山》在央视电影频道播放,举办过全国周易文化研讨、全国散文诗年会和各类摄影、诗歌大赛。对于人祖山的文化现象,《光明日报》、旅游卫视、凤凰卫视等国内主流媒体曾予以重点报道关注。此次人祖山公司斥资120余万元,在三省区联手打造的民歌大赛,旨在挖掘真正优秀的民歌和民歌人才,弘扬并传承原汁原味的民间音乐,剔除舞台民歌中的杂质,让真正的民歌唱响起来。
(王彦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