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服务方式 聚力脱贫攻坚
本报长治8月28日讯(记者 冯毅松)今年以来,长治市强力推动金融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市金融办结合地方实际,牵头组织全市各金融部门参与,改善金融服务方式,聚力脱贫攻坚,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力度,着力提高全市金融扶贫工作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截至7月20日,全市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9822笔,共计47073万元,占省里下达该市任务的102.39%。
今年初,《关于“五位一体”推进全省扶贫小额信贷工作的指导意见》出台后,长治市通过政府、银行、保险、实施主体、贫困户“五位一体”的精准扶贫小额信贷模式的全面推广,从根本上破解了扶贫融资难题,保险公司的介入解决了担保难,消除银行后顾之忧,财政贴息解决贷款贵,使资金运用主体融资成本降下来,“产业扶贫不足、金融扶贫缺失”的深层矛盾得到了有效缓解,科学的政策落地迸发出了强大的生力作用,机制保障为“完善扶贫小额信贷政策体系,推广‘五位一体’模式,确保全市发放扶贫小额贷款4.6亿元”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治市还成立了由金融办、人民银行、银监局、财政局、扶贫办和各金融机构共同参与的金融助推脱贫攻坚联动协调工作组,协调解决有关问题和困难,有效凝聚各部门的力量和资源,形成了金融支持精准扶贫整体合力。特别是解决了扶贫信息不对称的问题,确保了金融机构、扶贫部门建档立卡贫困户信息统一完整、底数清楚,提高了金融服务的精准度。
同时,长治市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职能作用,引导贫困地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扩大扶贫和涉农贷款投放;财政部门完善了扶贫贷款贴息管理机制,设立了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建立健全了贫困地区融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风险补偿及时到位;银监分局发挥差异化监管政策,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合理确定扶贫项目贷款、扶贫小额信贷的不良贷款容忍度,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扶贫小额信贷的投入力度。
在金融助推脱贫攻坚工作中,长治市各金融机构量体裁衣,积极改进扶贫模式,创新金融产品、提升了扶贫效果。如长治农发行发挥政策性金融扶贫的引领作用,积极支持异地搬迁和产业扶贫;长治农商银行及农信社按照“四个精准”要求,紧贴需求倾力扶贫,组织千余名客户经理深入到全市所有贫困乡镇,进行了“大调查、大摸排、大起底”的一对一帮扶活动,开启“有需即贷、马上就办”的快速放贷通道,实现了获贷面扩大化、贷款利率成本化、评级授信快捷化、资料收集便利化、信贷产品多元化的“五化”目标。壶关邮储银行为龙泉镇西川底村贷款1000万元,与该村实现整村脱贫合作,惠及贫困户227户。平顺县政府、平顺农商行、人保财险平顺分公司、振东集团签订“五位一体”小额贷款合作协议,贫困户与振东集团及平顺农商行签订资产收益模式三方协议,金额达2000万元,支持贫困户500多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