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荣幸参与中国粮企山西行活动,通过这个平台,东方亮和新希望六和成都片联采购中心签定了小米的意向合作协议,数量是4000吨。”在“中国粮企山西行”大同对接会上,喜得“大单”的东方物华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张胜激动地说。
9月13日下午,刚刚走出田间地头、生产仓储一线的30多名省外粮食客商,又与大同市各县区30多家粮食生产加工企业围坐一堂,召开了“中国粮企山西行”大同对接会,共商粮食产销大计。
对接会上,省粮食局副局长宋林根表示,此次活动旨在通过产销区有效对接,构建省内外企业合作共赢平台,促进粮食流通健康发展,实现品种调剂、优势互补,保障我省粮食供需平衡和市场稳定。
“此次‘中国粮企山西行’来到广灵,对本地的杂粮生产和加工是一次非常大的推动。可以很好地搭建与外省市粮食企业之间的产销合作平台,宣传大同小杂粮健康、绿色、天然、优质的品牌形象,拓宽外销渠道,助农增收,推动大同粮食产业经济发展。”在采访中,广灵县副县长刘尚文这样告诉记者。
在谈到大同小杂粮的下一步发展时,大同市粮食局副局长昝文耀表示,要开发培育大同市名特优品牌产品,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拓展市场份额,做强做大杂粮产业。力争到2020年,努力把大同市建成全省乃至全国的优质杂粮主区、乌大张区域合作集散地、京津冀优质杂粮供给地。
既有过硬的杂粮品质,又有诚信的政府搭台。远道而来的客商对大同丰富的杂粮产品和发展中的小杂粮企业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通过充分酝酿和现场洽谈,对接会最终形成了一批合作意向,并现场签定意向协议10份,成交数量2.11亿斤,金额达3.21亿元。其中玉米1.4亿斤,金额1.19亿元;小麦0.4亿斤,金额0.54亿元;大米0.1亿斤,金额0.3亿元;豆类0.1亿斤,金额0.46亿元;谷类0.09亿斤,金额0.46亿元;油脂类0.02亿斤,金额0.16亿元。
眼下的塞北大地,不光收获着春华秋实的喜悦,更孕育着属于小杂粮产业的颗颗希望之果。
本报记者 桑莉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