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论坛

媒体融合发展仍需﹃内容为王﹄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晚协第32届年会上,与会各家晚报的负责人达成共识:媒体深度融合发展还是要坚持“内容为王”,唯此才能巩固主流舆论阵地,提升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能力。笔者认为,融媒体时代坚持“内容为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
  一、坚持专业性,围绕重大题材,做有深度的报道
  融媒体时代,各种网络媒体空前活跃,以海量信息、快速传播,对主流媒体形成巨大冲击。然而,主流媒体拥有专业的新闻采编队伍,这是网络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发扬专业主义精神,做好深度报道,自然会推出“不一样”“有看点”的新闻。
  (一)分析解读重大政策信息
  每年全国“两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各级主流媒体都不再做过多的程序性报道,而是积极对重大政策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比如会议释放出的信号、相关政策内涵、现实背景及重大意义等。在这方面,主流媒体经验丰富的时政记者得心应手,新华社“两会”特稿、人民日报和央视“两会专题”都是典范。
  对重要政策信息的分析和解读,主流媒体的角度和侧重点也各有不同,其中,都市类报纸更侧重于民生方面的内容,不再赘述。
  (二)挖掘新闻背后的新闻
  面对重大新闻事件,各种网络媒体往往千篇一律,同质化严重,受众不仅难“解渴”,还易审美疲劳。唯有主流媒体才能发挥专业优势,对新闻素材做到“榨干吃净”。在这方面,央视的《新闻调查》《焦点访谈》都值得借鉴和学习。
  2015年12月8日,法制晚报刊发重头稿件《这类催泪新闻背后,是被忽略的大量强奸案例!》此前,一则山东一残疾男子与5岁女儿相依为命的新闻,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同情。然而,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但却容易被忽略的细节:孩子的母亲,是其父亲“捡来”的“智障女”!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孩子父亲的行为已涉嫌强奸罪。梳理、归纳同类事件,法制晚报的报道见解独到、独具慧眼。
  (三)捕捉社会热点的延伸新闻
  对于社会热点,主流媒体理应承担疏导、引导责任。
  近年来,网络诈骗花样翻新,在校大学生涉世未深、经济不独立,很容易被忽悠,掉进网络诈骗陷阱,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2016年,新华社编发特稿《大学校园缘何成为网络诈骗“重灾区”》,对此进行了揭露和剖析,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个人信息泄露案件时有发生,公众日益关切。太原晚报记者出于职业敏感,走访民警、嫌疑人、通信管理部门和运营商,推出了深度报道《个人信息是如何被倒卖的》,受到广泛好评。
  二、坚持权威性,针对公众困惑,做有高度的报道
  网络信息庞杂,鱼目混珠,甚至谣传泛滥,经常令受众不知所措。不造谣、不传谣、不信谣,主动辟谣,正本清源、激浊扬清,是主流媒体的责任和担当。
  (一)揭穿谣言,还原真相
  谣言止于真相。央视《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坚持“用事实说话”,适时对网络谣言进行还击。比如,对一系列有关水果的不实传言,及时予以澄清。再比如,95后女网友“身体换旅行”、5岁女童爱吃零食患肝癌,以及通讯基站塔、高压线、变电站、高铁都是隐形杀手等谣言,央视记者以严谨翔实的调查,还原了真相,稳定了社会情绪。
  近年来,微信朋友圈不时会传播一些“新交规”,令受众真假难辨。太原晚报针对涉及本地的传言,及时走访权威交管专家,予以澄清。一段时期,关于偷抢儿童甚至盗割脏器的传言,令市民人心惶惶。太原晚报记者及时走访办案民警,揭穿谣言,安抚了民心。
  (二)探究问题,厘清思想
  对于一些似是而非、容易误导公众的观点和思潮,主流媒体要及时发声,以正视听。
  一段时间里,个别名人宣扬对孩子的所谓“家教”强于学校教育,社会上也兴起一些“私塾”,切中家长的痛点,放大了学校教育的不足,导致一定的思想混乱。针对这一情况,太原晚报记者深入调查研究,走访教育部门、学校、办学机构和学生、家长,推出了专题报道《在家上学:多元化探索还是因噎废食?》,分析利弊,指明方向,发挥了舆论引导作用。
  三、坚持接近性,深入群众生活,做有温度的报道
  新闻的接近性与关注度成正比,身边人、身边事,看得见、摸得着,更具亲和力、感染力和影响力。
  (一)本土新闻更有用
  政府的惠民政策、措施,城市建设、生活资讯,受众都特别关注。太原引入公共自行车,方便了市民生活,自然受到热捧。对此,太原晚报四五年来持续关注公共自行车的“一举一动”。太原“公车”体系日益完备,市民与“公车”的感情与日俱增,又适时推出了《你好,公共自行车!》专题报道,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和共鸣。
  道路、地铁、公园、城改等城市建设事项,市民都十分关心,主流媒体全程跟踪报道,受众普遍欢迎。
  自去年12月太原开展文明交通综合治理以来,太原晚报精心组织,推出了大量报道,在读者中引起广泛关注。9月2日,太原晚报刊发《我市治理182条小街巷交通乱象》报道后,不断有市民打电话反映问题,询问具体治理范围和时间表,关注度之高可见一斑。
  迎泽公园改造,老老少少都关心。从“水帘洞”到大象滑梯,从迎泽湖改造到公园群众娱乐队伍动向,媒体知无不言、市民百看不厌。9月14日,太原晚报刊发《迎泽公园预计10月1日“迎客”》一文,介绍了工程进度、改造亮点,回答了市民疑问。一时间,街头巷尾,市民都在争相议论:“国庆节以后就能去逛迎泽公园了,前7天最好不要去,肯定人多……”
  (二)本土新闻更耐看
  新闻工作者要践行“三贴近”、深化“走、转、改”,从群众生活和实践中发掘新闻,努力推出一批“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好作品,这些散发着泥土芳香的新闻,远比明星八卦、叙利亚危机更吸引受众。
  《这样的楼院长 我们放心!》《街坊邻里交流“节能”妙招》《好儿媳伺候患病公公12年》《儿子要结婚 先贴道歉信》……发生在市民身边的社区新闻,让受众备感亲切。
  今年高考季,太原晚报相继刊发了《学霸孩子是怎样养成的?》《太原那些在高考中实现逆袭的娃们!》两篇热点报道,在学校、老师、家长和考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共鸣。报道不仅给人以启迪、示范和激励,还因为其中的“逆袭娃”可复制,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发展融媒体坚持“内容为王”,符合新闻传播客观规律,既是服务受众的内在要求,也是新闻工作者的追求和目标。只有不断创新,提升业务水平,主流媒体才能在融媒体时代持续发展、壮大。

作者:太原晚报 徐建光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9-18期

  • 第2017-09-17期

  • 第2017-09-16期

  • 第2017-09-15期

  • 第2017-09-14期

  • 第2017-09-13期

  • 第2017-09-12期

  • 第2017-09-11期

  • 第2017-09-10期

  • 第2017-09-09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