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版:论 坛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课中采取死记硬背的传授方式,课堂氛围沉寂、内容枯燥,致使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缺乏兴趣,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这些原因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课教学效果不佳,如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对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已经引起社会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创造性思维及其特点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发散性思维,以感知、记忆、思考、联想、理解等能力为基础,分析问题时,需要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多结构去思考。创造性思维不受现有知识与传统方法的限制,灵活的用多种方式去解决问题。创造性思维具有广阔性、深刻性、独特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灵活性等特点。
  创造性思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的作用
  创造性思维培养思维敏捷性
  恩格斯总结哲学发展特别是近代发展的历史事实,并吸取了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有关思想,提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思维问题也是人类实际生活中的基本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所接触的事物错综复杂,导致了人们对于现象和本质无法真正了解。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本质是事物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创造性思维有助于提高思维敏捷性,让学习者真正的去“想”问题、去理解哲学本质,从而更快的掌握哲学特性。
  创造性思维培养思维独立性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对真理追求的过程,但是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真理和谬误是相伴而生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马克思主义一条基本原则。要善于坚持和发展真理,就要求我们要用创造性思维培养思维独立性,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中,思维的独立性是探索真理,论证真理和扩大真理范围的重要手段。
  创造性思维培养思维发散性
  哲学思维方法中,最基本的就是辩证法。恩格斯说:“唯物主义辩证法,多年来已经成为我们最好的工具和最锐利的武器。”辩证法全面科学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形式和过程,创造性思维可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思考、分析哲学理论和事物因素,思维发散性也正符合哲学中“否定之否定”规律,思维从“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这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运用发散性思维,能更全面、更真实、更确切的认识事物,了解事物。
  创造性思维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课堂讨论来增加学习兴趣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学中,师生间沟通的很少,更多的是一种输出和接收式的教学状态,在创造性思维的教学中,师生进行有效沟通才能有效理解哲学原理,交互的过程也是激发灵感的过程,如果想在教学中有更好的效果,首先应该设置一些课堂讨论题目,题目集重点、热点、难点为一体,从根本上引起听课者的求知欲。其次,在讲述课程中要鼓励提问,学生有自己的观点和心得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用日常的例子来理解理论,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应做好总结,对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最后,教师应充分结合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不同特点间的归纳、整理,保证知识的正确性与完整性。
  通过独立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稳固厚实的基础知识是学习的前提,知识的传授也是对学生思维批判性,思维连贯性以及思维灵活性的一种挖掘,创造性思维主要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从社会角度出发,针对社会发展中一些隐性需求进行发现,创造性思维首先要有批判性,对待原有知识持怀疑态度,其次要敢于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理论学习要有三种境界》中提到:“理论学习贵在独立思考、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要在学习和实践中“纵里寻她千百度”最终“蓦然回首”在“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理论学习不仅要有“望尽天涯路”的远大追求,也要勤奋努力,刻苦钻研,耐得住“昨夜西风凋碧树”的冷清和“独上西楼”的寂寞,最重要的是善于独立思考,坚持学用结合,用有所得,在学习和实践中“纵里寻她千百度”领悟“灯火阑珊处”所藏的真谛,也正是通过独立思考,才可以实现对事物现象的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认识;才不断深化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才能发挥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从而理解更深层的知识含义。
  通过实践巩固理论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活动,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桥梁”,只有实践才能将主客观联系起来。判明真理性,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培养创造性思维,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马克思说“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组织学生深入基层,通过现场教学和学生实践活动,从社会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
  随着我国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师在其中的作用不可或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的作用,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启发学生在观察中思考,在理论中实践,用联系与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进行充分的把握,以此来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目标得到充分实现。 (作者单位:杏花岭区委党校)

姚佳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09-25期

  • 第2017-09-24期

  • 第2017-09-23期

  • 第2017-09-22期

  • 第2017-09-21期

  • 第2017-09-20期

  • 第2017-09-19期

  • 第2017-09-18期

  • 第2017-09-17期

  • 第2017-09-16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