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英雄豪杰、明君贤臣,个个学富五车、满腹经纶、志存高远、心系苍生,以博大的胸怀和浩然正气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他们之所以能创出流芳百世、令人敬仰的辉煌业绩,最根本的就在于遵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把修身作为一种人生追求、第一要务。可见,修身在个人成长成才和实现人生理想中的基础性作用,对于党员干部来说,修身立德修什么?怎样立?应该引起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时时思索、处处反省。
一、通过加强学习涵养道德
从近年来腐败者违法犯罪官员的轨迹中不难看出,他们丧失道德底线,无视党纪国法,用权力演绎了一场场淋漓尽致的权钱、权色交易的大戏,归根到底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放松了学习,缺乏基本的政治理论,缺乏做人的道德底线,缺乏厚实的学识涵养,缺乏做官的正确“三观”。
读书修身。习近平总书记说,“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毛泽东、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也都是热爱读书的典范,他们将读书当作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学习对每个人而言,既是智慧之源,又是道德之基,是增长才干、成就事业的必由之路。纵观古今,凡有所作为的领导干部者,大多是勤奋好学之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作为党员领导人员,无论工作多忙,都要学会忙里偷闲、闹中取静,给自己留点时间,静心学习、静心思考。要认真学习党的科学理论,不断从科学理论中获取精神上的“钙”,从正确思想中汲取力量,始终做到立场坚定不动摇,方向正确不迷茫,精神振奋不懈怠,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读书不仅要有明确的目标、有不移的恒心,还要提高读书效率和质量,讲求读书方法和技巧,在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善读书中提高思想水平、解决实际问题、实现自我超越。真正通过读书,养成神闲气静、心无旁骛的好习惯,努力使自己在学习读书的过程中,涵养道德静气,滋养党员正气,开启人生智慧,筑牢拒腐防线,做一个保持党性纯正、人品纯厚、官德纯良的人。
二、通过反躬自省守住道德
古人把修身正己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李源潮同志曾在《求是》上撰文指出:“现在干部出问题,多数不是出在‘才’上,而是出在‘德’上。”徐才厚、周永康等落马和判刑的高官,他们走上邪路正是源于道德的堕落、私欲的膨胀,抵挡不住贪权、贪钱、贪色的诱惑。面对党面临的“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面对“中国梦·同煤梦”的美好蓝图,各级领导干部要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自觉加强道德修养。
修身自省。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一个领导干部只有经常自省修德,经得起时间考验,受得住环境磨炼,从生活中一点一滴地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不断从小处培养自己的为官之德,才能渐入道德佳境。做官先做人。做人是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也是人生事业成功的基础。做官一阵子,做人一辈子。只有做好人,才能做好官。作为领导干部,必须遵循道德养成规律,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日积月累做起,不断保持自省修身的操守,始终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用党纪国法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保证将善念化为长久的行动。做人有良知。领导干部来自普通群众,也是群众中的一员。要始终在做人标准上高一级,在体现道德上深入三分,努力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博大胸怀,“关爱员工、惠及民生”的神圣责任感,先忧后乐,以身作则,顾全大局,敢于担当,不断锤炼品德意志,矢志奋斗拼搏,在为企业改革发展建功立业的过程中,体现党员干部的政治操守,彰显个人品德的内在魅力,真正获得员工群众长久的信任和拥戴。
三、通过践行宗旨锤炼道德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群众的基本立场和态度。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2012年12月4日,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近年来全党上下开展了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群众观其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重点是群众工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立德为民。对于党领导干部来说,领导就是服务,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的德来源于“公仆心、感恩心、怜悯心、敬畏心”。作为企业的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公仆意识,始终把民生、民事、民忧作为自己为官从政的基本尺度,把全心全意为员工群众服务作为检验自己工作和言行的最高标准。要始终保持感恩意识,在思想上尊重群众,在感情上贴近群众,在工作上依靠群众,切实把深入基层、体察民情作为转变作风、增长才干、锤炼党性的基本途径,真正走到群众中间感受群众生活、体验群众冷暖、倾听群众诉求,以换位思考、真诚真心的态度,当好小学生,办好民生事。要始终怀有“衙斋卧听萧萧雨,疑是民间疾苦声”的爱民深情,切实关心好弱势群体的生活,真正把困难员工当家人,把解决民忧当家事,进一步解决好员工群众遇到的各种困难,让弱势家庭共同享受到企业发展的丰硕成果。
四、通过廉洁自律彰显道德
道德高尚者必定是一个善良的人、低调的人、智慧的人、自律的人。诸葛亮《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指出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来修身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的。事实上也证明,德之失往往在于利之得、心不平。纵观那些私欲膨胀、中饱私囊,最终锒铛入狱者,大多都是喜好奢靡生活,比阔气、比排场之人。
从政以德。领导干部手中或多或少都掌握着一定的权力。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要不断加强品德修养,提升思想境界。把职责使命看重些,把官位名利看淡些。得之淡然,失之坦然,顺其自然。要注重纪律修养,自觉接受党的纪律约束,始终恪守中央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廉洁从政规定,身体力行、从严要求,养成遵纪守法、清正廉洁的好习惯,处处防微杜渐,时时警钟长鸣,始终明晰法律与纪律的“高压线”、公与私的“警戒线”,真正做到“高压线”碰不得、“地雷场”踩不得、“擦边球”打不得。要自觉接受来自组织、来自群众、来自社会舆论等各方面的监督,养成在党组织和群众监督下开展工作的习惯,当好做廉洁自律的表率。要净化自己的“社交圈”,谨慎交友、冷静交友、选贤交友、择廉交友,充分建立起纯净的人际关系。
修身立德对于党员干部来说,是一个永恒的命题。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各级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加强党性修养,始终恪守为官之德,真正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就一定能够成为思想纯洁、品行端正的示范者,爱岗敬业、敢于负责的力行者,明礼诚信、遵纪守法的先行者,生活正派、情趣健康的引领者,用优良的党风来带民风、促政风,营造出企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道德环境。
作者:同煤集团监察处 赵燕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