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媒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革,加快媒体融合发展是世界潮流、时代大势。要在这场革命性变革中跟上步伐,不断提升传播能力、业务能力和创新能力。要想让新闻报道“活力四射”,让教育新闻更“得宠”,要在变与不变之间有坚持,在融与分之间有取舍,把握报纸及新媒体平台的传播规律,取长补短。
让教育新闻从“桌面上”走向“手指间”
从事教育新闻采写十一年,经历了纸媒辉煌,也感受了新媒体的强大。仅仅这十多年时间,受众对于新闻阅读习惯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要求从“桌面上”走向“手指间”,这个趋势无法阻挡。即使教育新闻一直是媒体和受众的“宠儿”,但是不适应这样的趋势,教育新闻也会“失宠”。这与内容无关,而是发布平台严重影响了传播效果。因此,新闻报道不仅要采写好,而且要学会利用好各种平台让其传播效果“活力四射”。从2014年起,本人不仅负责单位教育新闻报道,而且还构建了单位微信公众账号“山西头条”。几年下来,见证了新闻报道在新媒体平台上的“春天”。当年,本人首次体会到一篇采写教育新闻在新媒体平台上“迸发”出的活力。
十一年来,关于中高考报道采写了不少,也出了一些好作品,在业内评价很高,通过报纸传播效果也不错。可是,到底有多少读者看了报道,传播影响力有多大,没有具体数据支撑。2014年,高考结束,本人得到一条线索,山大附中一个班54名学生,除一名学生因身体原因没有考完之外,其余学生全过我省一本分数线。第一反应是“真牛!”之后,采写了一篇题为《“最牛高考班”是怎样炼成的》。因为是独家采访,报社非常重视,不仅要在报社刊发,同时要在微信公众平台“山西头条”发布,本人亲自编辑了微信版面。没想到,本单位第一个阅读量“十万加”的新闻就此产生。当时,单位包括报社官方微信在内有近二十个微信公众账号。从此,“山西头条”一举成为单位的“明星”微信公众账号。新闻从“桌面上”走向“手指间”,传播效果明显提升,迸发出力量难以估计。因此,纸媒的新闻报道必须乘好新媒体这股“东风”,才能更加“得宠”。
融合与取舍之间找平衡
媒体融合发展是世界潮流、时代大势,在研究和掌握新媒体传播规律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纸媒的力量。二者配合得当,能让新闻传播效果更好。发布平台的配合也是媒体融合的重要方式之一。教育新闻报道有自己的特点,教育招生政策是各家媒体必争之地,但是此类新闻政策性强,篇幅大,读起来费力,可称之为“硬”新闻。纸媒通常操作手法可谓“简单粗暴”,记者简单提炼,不惜版面刊发,因为重点招生政策读者愿意看。可是,如今纸媒不得不考虑成本,而且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政策越来越具体,内容越来越详细。比如,太原市六城区小学、初中招生划片分区,几百所学校,每所学校针对那几个小区,详细到极点,报纸上刊发不现实。
2015年,本人首次尝试纸媒与新媒体配合,让新媒体唱“主角”。报纸只发消息,内容很简单,太原市六城区招生划片政策公布,详情关注微信公众账号,将微信公众账号二维码附上。首先,报纸留下了版面,节约了成本;其次,微信公众账号吸引了众多粉丝,影响力扩大;再次,让更多读者看到了相关政策。同年,还有一次大胆尝试,同样是配合,但让报纸唱“主角”。太原市中考成绩公布,各高中预估分数线也同时发布。本人在采访现场,将这一消息发给单位官方微信账号,同时附上各高中预估分数线的照片,并强调太原市中考成绩深度分析关注第二天报纸。这样做不仅“抢”了新闻的时间,而且吊足了读者的“胃口”,到底太原市中考成绩如何?600分以上的学生多不多?各科平均成绩提高了还是下降了?读者想要了解这些内容,必须看报纸。新闻新媒体第一时间发布,深度关注报纸,这样的操作模式屡试不爽。既发挥了新媒体的快速,也体现了报纸的厚度和品位。融合各平台的特点,取长补短,操作过程中有取舍,把适合内容放到适合的发布平台上,有所取舍,传播效果奇好。
变与不变不能含糊
新媒体时代下,借助媒体深度融合“东风”,让教育新闻更“得宠”,变的只能是采写、操作技巧,发布平台的选择,但是有两个方面不能变。变于不变,不能含糊。教育新闻报道更有活力,需要求新求变,同一个题材,同一篇文章,同一个教育政策,写法上有创新,技巧上有变化,发布平台有取舍,可以让报道活力四射,传播给读者最想得到的信息,并让更多读者知道。可是,政治方向绝不能变。特别是党性原则、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正确舆论导向、正面宣传为主基本方针不变。教育新闻涉及千家万户,每个孩子背后涉及一个家庭。教与学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校内外总会有一些不和谐。如果只是为了博得眼球而报道,把一个事件放大,只能让矛盾更激化。要用善意的目光来看问题,教育记者应该成为学校和家长、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之间的桥梁,不能成为挑起矛盾的“工具”。如果一个教育政策有偏差,通过报道给教育部门善意提醒,力促改变。如果学校和家长产生了矛盾,用教育的眼光去分析问题,而不当“断事官”。尊重教育规律,批判不良教育风气,教育记者成为专家,给中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添砖加瓦。另外,内容为王的原则不能变。新媒体时代下,媒体大融合提供了新闻内容更多发布渠道,但是新闻内容不好,一切都是空谈,更谈不上传播效果。好的教育新闻,读者读了解渴、家长信服、教育部门满意,再加上适合的发布平台,传播才会深远,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读者。
作者:山西晚报社 王冠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