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版:论坛·综合

关于榆社古建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榆社古建产业发展现状
  榆社古建彩绘技艺历史悠久。建国以来,榆社相继成立了美术厂、金漆厂,培养了大批彩绘、雕塑人才。1975年,著名古建师岳俊德率21名弟子走出榆社奔赴省城太原,开始涉足古建筑市场,他们依靠高超的技艺和诚信的美德,由山西扩展到全国,至今已有40年的发展史。现如今,榆社有大小古建工程队100余个,彩绘雕刻技工、砖瓦木工匠师、规划设计师、工程造价师等被惯称“大师傅”的近3000人。高峰时期,全县曾有7000余人从事古建产业。
  多年以来,榆社古建工程队承揽了大量工程,取得了相当骄人的业绩。在山西省内,从省城太原开始,到晋南,再到晋北;在省外,从周边的内蒙古、河北、河南,辐射到全国各地;在国外,从日本、蒙古,延伸到立陶宛、俄罗斯,直至美国、加拿大、新西兰,不论国内还是国际,处处留下了榆社古建人的杰作。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古建工程有:山西太原双塔寺、河北正定“荣国府”、山海关“靖边楼”、北京密云“白龙潭”度假村、天津市塘沽奇石苑、日本鸟取县燕赵园、立陶宛维尔纽斯市黄河酒家、美国纽约中国亭园等。
  榆社古建利润丰厚,回报可观。据不完全统计,效益最好的年份,该项产业仅工资性收入达1.5亿元,相当于全县10万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是一项带动全县整体脱贫致富的朝阳产业。
  为了进一步规范引领古建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榆社县委统战部的指导下,2014年12月17日成立了全县古建行业组织——山西榆社古建商会。成立后的古建商会积极开展了古建彩绘技艺培训等工作,使更多的农民和贫困户劳动力加入了古建大军。
  二、古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榆社古建产业虽然起步早,成绩突出,但要使其再度迅猛发展,全面审视整个产业现状后发现,还要考虑以下因素的制约和限制。
  一是古建从业人员思想趋于保守、小富即安,看重眼前利益和局部利益,抱团发展观念淡薄,缺乏长远发展规划。这是制约榆社古建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二是散兵游勇型的包工队多,具备古建施工资质、管理科学的古建公司少。因为没有资质,不能直接承揽工程,这些包工队常年只能挂靠在外面有资质的公司旗下,充当“二包”“三包”的角色,在整个利益链条中处于下游位置。这样下来,每年不仅要交给挂靠公司上千万元管理费,还要以别人公司的名义缴纳几千万元的税金,导致包工队和工人的收益大打折扣,也使县里的税源大量流失。
  三是古建产业缺乏统一的行业规则和规范,各个工程队之间存在竞相压价无序竞争,削弱了在全国同行业中的竞争力。虽然2014年组建了古建商会,但商会的权威和影响力有限;工程队多而不精、不强,资源优势得不到互补,形不成合力,工程质量参差不齐。
  四是古建技艺缺乏传承、技术人才青黄不接。榆社县古建技艺传承一直以来是依靠手口传带,明显带有家族传承、师徒传承性质。目前,老一辈匠人师傅即将退居二线,年轻一代对古建产业普遍缺乏认同感,宁愿选择劳动密集型的服务业也不从事古建行当,古老精湛的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整个古建产业发展缺少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三、措施与策略
  如何让榆社古建摆脱各种不利因素的制约,使之得到更大程度的发展,榆社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已将此项工作列为重要工作提上议事日程,准备从以下方面做文章发大力。
  一是在古建行业广泛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活动,下大力气整合全县古建资源,全面搭建利益共享机制,着力构建“山西榆社大古建”新格局。全国古建产业正处于重新洗牌的时候,榆社古建要想实现大发展大跨越,必须以全球视角专注长远,树立“大河涨水小河满”的理念,各包工队要取长补短,密切协作,集中力量完成每一个古建工程项目。
  二是建立研发团队,组建古建智囊团。邀请或聘请国内有声望的从科研岗位上退下来的古建专家,组建榆社古建智囊团,实时研判全国古建产业发展形势,随时制定调整榆社古建发展规划,并做好员工的业务指导和培训工作。
  三是组建政府企业合作的榆社古建有限责任总公司。整合现有古建筑公司,组建由政府控股,企业、个人参与的榆社古建产业有限责任公司,以有效推动榆社古建产业规范化发展,增强市场竞争力,带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四是做大做强古建商会。要确保榆社古建商会的有效运行,要继续发挥其桥梁和纽带作用,进一步凝聚团结古建人才队伍,使古建队伍由散兵游勇型转向正规集团军,使承揽项目由各自为战转向抱团发展。政府可以派遣大学生公益性岗位人员或大学生就业见习人员到商会驻会服务,帮助其处理日常事务;帮助商会制定行业规则规范,强化其监管服务功能,增强其权威性;由人社部门牵头,联合工商联、扶贫办,配合商会做好培训工作。
  五是坚定不移地搞好古建技艺培训。首先,加大对古建包工头的培训。该群体是古建产业的核心人物,多年来,尽管取得了一定的业绩,获得了一定的利润,但普遍缺乏现代企业管理知识,所以应侧重于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和行业规则规范的培训。其次,加强对古建技术工(古建大师傅)的培训和技能提升。可常态化邀请如刘大可等全国著名的古建专家授课,帮助他们突破原有的技术瓶颈,实现由熟练工向专业营造师、古建筑师甚至非遗传承人的蜕变。
  六是教育部的支持,在职业中学开办古建彩绘专业班。榆社古建彩绘技艺于2011年6月被山西省人民政府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古建彩绘技艺得天独厚。要依托这一资源优势,宜在县职业中学开设古建彩绘专业班,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学习古建彩绘技艺,此举,既符合职业教育办学宗旨,也能够为榆社古建产业源源不断地培养后备人才。
  七是打造古建彩绘文化园、文化一条街和古建构件加工基地。建成后的古建文化园、文化一条街和古建加工基地,可以作为古建彩绘作品的展示区,也可以举办全省乃至全国古建行业会议,还可作为书画专业学生创作写生基地。生产出的古建构件(木雕、砖雕、古瓦、古砖),将在全国联网销售。(设立古建加工基地,其好处在于降低成本,提升品质,扩大就业,增加效益。)
  八是相关职能部门对古建产业要主动跟进、强化服务。相关职能部门应及时介入古建公司,了解运营中存在的困难,提供相应的服务。人社、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部门要将古建公司、古建包工队纳入自己走访慰问对象,给予必要的关怀和支持,帮助其创造更大的利润和价值,从而带动更多的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走向富裕。(作者系榆社县委副书记、统战部长 郭晓红)

分享到:

过往期刊

  • 第2017-10-16期

  • 第2017-10-15期

  • 第2017-10-14期

  • 第2017-10-13期

  • 第2017-10-12期

  • 第2017-10-11期

  • 第2017-10-10期

  • 第2017-10-09期

  • 第2017-10-01期

  • 第2017-09-30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